《拿来主义》教学设计(修改).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拿来主义》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正确理解本文的主旨,准确把握本文的中心论点。 2.抓住关键词句,品味本文幽默犀利的语言风格,正确理解运用反证、具有讽刺意味的语句。 3.通过诵读、讨论,正确理解文章中各个比喻的含义。学习本文综合运用类比、对比、举例、比喻等进行论证的方法, 4.树立正确对待外国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掌握正确对待外国文化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思路,正确理解本文的主旨,准确把握本文的中心论点。 2.抓住关键词句,品味本文幽默犀利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文章中各个比喻的含义。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考考你:教师描述节日的来历或节日的习俗,学生说出节日的名称。 有人记得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却记不清楚端午节、重阳节;有人喜欢坐在肯德基、麦当劳里享受美国快餐,却很少去品味粽子、元宵的味道;有人喜欢看韩剧,成为哈韩一族,却难得去看看京剧,欣赏一下唐装。面对众多的外来文化,我们应该怎样做?早在70多年前,就有这样一位思想的伟人为我们解出了答案。今天,就让我们就一起来拜读一下鲁迅先生所作的《拿来主义》,想一想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如何保护好传统文化。 二、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三、写作背景 《拿来主义》最初发表于1934年6月7日《中华日报》副刊《动向》,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对外实行屈膝投降的卖国政策,对内采取高压政策,进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文化界反动文人的复古主义逆流,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的“全盘西化”思想甚嚣尘上。为了促进革命文化的健康发展,1934年前后在左翼文艺队伍中进行了对文艺大众化和文艺新旧形式等问题的讨论。许多人在如何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上,存在着错误认识和糊涂观念。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澄清错误认识,鲁迅先生提出了“拿来主义”的主张。“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创造的通俗形象的新名词,它反映了鲁迅先生对待外国文化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 四、整体感知课文(快速朗读课文) 1.思考:“拿来”的观点是在哪一个自然段提出来的,是从哪一个自然段开始阐述的?(听完录音后回答) 明确:第2自然段点到“拿来”后,第5、6自然段再次点到,直到第7自然段,才开始正面阐述“拿来主义”这一主张。 2.思考:课文前半部分主要论述什么?和“拿来主义”有什么关系? 明确:课文前半部分主要批判“送去主义”,为正面提出“拿来主义”作铺垫。 六、初步体会文章主旨 1.文章总的论题是什么? 提示:这实际上涉及文章中“大宅子”的比喻内涵。 明确:笼统地说,本文谈的是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 2.文章前半部分重在批判“送去主义”,为什么要从“闭关主义”谈起? 提示:我们不妨先看清王朝的“闭关主义”。当时清政府以“国情特别”等为借口,盲目排外,与世隔绝,“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结果使古老的中国处于腐败落后的境地,最终在别人的枪炮面前,不堪一击,“碰了一串钉子”。 明确:国民党的“送去主义”与清王朝的“闭关主义”有着内在的历史的联系,而且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闭关自守”的“大门”没有了,“守”也失去了立足之地,于是就会由“闭关主义”走向极端“送去主义”。作者从历史上的“闭关主义”起笔,意在说明:(1)二者是衣钵相传的;(2)都是腐朽、落后、反动的本质的反映。 3.作者在哪一自然段提出拿来主义的内涵? 提示:作者是在批判“闭关主义”、“送去主义”的基础上自然过渡到对“拿来主义”的确立和论证的。 明确:这是文章第7自然段提出来的。关于拿来主义,说得明白些,就是用自己的脑袋去分析,用自己的眼睛去鉴别,用自己的双手去拿来。 4.作者为什么要提倡“拿来主义”?提示:第7自然段劈头一个关联词语“所以”,这就表明,前文所述都是属于“我们自己来拿”的原因。 明确:(1)第1、2自然段所论,是“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送去主义”乃是一种“有往而无来”的行径,它与“礼尚往来”的交往原则不符。 (2)第3、4自然段所论,是“送去主义”必然造成严重后果,“我们的子孙……讨一点残羹冷炙”,按照历史的发展,长此下去,必然让我们的子孙沦为乞丐,让我们的民族亡国灭种,让我们的人民更加陷于被侵略、受奴役的悲惨境地。用《“友邦”惊诧论》中的话说,就是“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因此,我们要正视历史发展的逻辑,采取与“送去主

文档评论(0)

yan666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