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不匹配”假设与城市弱势群体就业问题-美国相关研究进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oc

“空间不匹配”假设与城市弱势群体就业问题-美国相关研究进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oc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空间不匹配”假设与城市弱势群体就业问题: 美国相关研究进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通过系统研究美国学者1960年代以来关于“空间不匹配”的假设与部分大城市弱势群体(如低收入居民、少数民族和妇女)就业问题,逐一梳理了美国学者如何看待大城市弱势群体就业障碍问题以及他们所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模型的演进过程。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有关研究实际,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出了美国有关经验给国内学术界对城市弱势群体就业和再就业研究4点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空间不匹配??城市??弱势群体??就业   1.?前言   1968年,在一篇研究居住隔离、黑人就业和大城市工作岗位郊区化的文章中,哈佛大学的一位学者?John?Kain?指出,工作岗位的郊区化和美国城市中普遍存在的居住隔离(即相对贫穷的非洲裔美国人居住在内城,而相对富裕的白人居住在郊区),是造成内城工作技能不足的居民(主要是少数民族和黑人)失业率较高(或劳动力过剩)、收入相对较低和工作出行时间偏长的主要原因。随后,人们给这些结论冠以“空间不匹配”假设的名称。自这一假设提出之后,美国社会科学领域内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空间不匹配”的视角来关注大城市内城(中心)居民的就业问题。最初,学者们还主要关注内城非洲裔美国人在谋求郊区工作所面临的空间障碍问题。但是,随着不同学科学者的介入,研究的对象被扩大到了少数民族、低收入居民、新移民和妇女等社会弱势人群,原来基于“空间障碍”的研究也变为了上述人群在寻找工作所面临的一系列特殊障碍、困难以及相关结论对政治决策的启示意义等。例如,在已有的文献中,学者们不但研究了不同收入阶层居住地在空间隔离造成上述人群中的谋职者不得不面临较长的工作出行时间、在雇佣关系中可能存在的种族歧视,还研究了相对较差的工作技能和以往工作经历和谋求工作的单亲母亲所面临的幼兒看护等等问题(Kain?and?Quigley,?1975;?Yinger,?1978,?1979;?Ellwood,?1981,?1986;?Leonard,?1985,?1986;?Kasard,?1985,?1989;?Wilson,?1987;?Holzer,?1991;?Kain,?1992;?Ihlanfeldt?1994;?Wilson,?1996;?Gabriel?and?Rosenthal?1996;?Holloway,?1996;?Rich?1997;?Pugh,?1998;?Blumenberg?and?Ong,?1998;?Coulton,?Leete,?and?Bania,?1999;?Preston?and?Mclafferty,?1999)。这些从“空间不匹配”假设拓展开的一系列研究,一方面,诱发了学术界更多有识之士对就业市场中社会公平性问题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城市贫困等问题的关注;另一方面,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国各层次政府的公共交通、住房、劳动、就业、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决策(US?DHUD,?1997;US?DOT,1998),为其最终制定和执行更加公平、合理的社会、经济发展、就业政策、城市(交通)规划等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石。反观中国,自1990年代以来,每年全国城镇登记的失业人口正在以4.5%的速度递增,2000年末已经达到570多万,而另外一部分和失业人口处境类似的企业下岗企业职工的人数到2000年末也达到900多万人[1],这两部分总计1400多万人的就业以及与他们面临的特殊就业障碍等问题,业已经成为摆在决策者、研究者面前不容忽视的挑战和课题。但是,对比美国丰厚的研究实践,国内的有关的研究的历史尚短,有待深入。因此,梳理和研究国外有关文献和实践,为我们今后更好的开展城市就业和下岗工人的再就业等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2.“空间不匹配假设”?及其对就业的影响:发端和客观实在性讨论   美国社会中的白人和有色人种(特别是曾经占有色人种比例最大的非洲裔美国人)之间再就业、收入和居住地等方面的差异,很早就开始存在。但是,学者们开始深入研究空间障碍(常以居住隔离,出行时间和成本等进行衡量),郊区化等因素究竟在造成这些差异,以及在造成有色人种相对较低的总体就业水平等现象中扮演什么角色,主要是从1960年代后期开始的。1968年,Kain发表了一篇著名的关于“空间不匹配”文章。在这篇文章里,以芝加哥和底特律的情形为起点,他推论,美国城市里黑人的高失业现象,主要是由于原来在城市内部的许多工作岗位,尤其是蓝领的生产行业的岗位,已经移到郊区,而同时,美国一贯以来的居住(种族)隔离的实践,使得非洲裔美国人却仍然被留在了市中心。这种工作岗位和谋职者之间存在的“空间不匹配”(Spatial?Mismatch:SM),导致了需求方——郊区的企业雇主们不再这么愿意雇佣居住地在内城的谋职者(主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档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