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优秀说课稿.doc

高中数学《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优秀说课稿.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4 《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四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节课的处理和看法,不足之处请委批评指正! 一、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学基础模块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的第三课时。教学内容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和简单应用。 (二)地位和作用 等差数列求和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它与前面学习过的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有着密切的联系;也为后续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数列求和等内容的学习做好准备, 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本节课在为学生掌握研究问题方法、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教材特点、教学内容的要求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合理需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并能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2、能力目标: 通过公式的探索、发现,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猜想、类比分析、归纳总结和逻辑推理的能力,渗透方程(组)思想. 3、情感目标: 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史故事,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探究的热情,渗透数学文化,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四) 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及依据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是数列中学习的第一个求和公式,它为后面数列求和作好方法上的引导与知识上的准备。因此,我把本节课的重点设定为: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学会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而公式的推导需构造出倒序的Sn,学生缺乏处理经验,且具有一定难度,所以我把本节课的难点设定为: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思路的获得; 关键点是如何从首尾配对法引出倒序相加法. 二、教学策略 根据以学定教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必须切合学生实际情况。我任教的是一年级物流专业。 (一)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理解等差数列的基本性质,小学时对高斯算法有所了解,这三者形成了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为新课学习提供了基础; 2、认知水平与能力:学生初步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思维不够深刻、片面、不严谨,对问题解决的一般性思维过程认识模糊. 3、班级学生特点:多数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动手操作能力较强。但缺乏自信,同时渴望表现,渴望肯定。 (二)教学方法分析 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特征,在“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理念的指导下: 1.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采取诱导启发、课堂讨论、合作交流等互动式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丰富问题情景,通过诱导启发,组织学生操作实践,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参与学生讨论交流,不断获得问题解决的思路与方法.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学法指导 本节课以问题驱动任务完成为抓手,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感受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观察思考的机会、提供操作尝试合作的机会、提供表达交流的机会、提供成功的机会等学习机会。力求人人有表现,人人有进步,人人受肯定,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程序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这一艰巨任务和美好愿望”,我想需要通过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来实现。我把本节课教学分为五个阶段来完成. 1、 在创设情境阶段: 首先是徐徐展开的有浓郁中国文化色彩的书法长轴,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字里行间所隐含的数学问题——等差数列求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任务。接着由泰姬陵陵寝中有100层的镶有相同大小圆宝石的三角形图案来引出1+2++100基本的等差数列求和问题,教师指出:早在200多年前德国数学家高斯10岁时能在很快得出此问题答案时,及时鼓励了解高斯算法的学生回答,指出高斯用了“首尾配对”法。为新课的讲解作铺垫.引导学生思考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能否快速获得该问题的答案呢?古有高斯算法今有“∑”求和,不经意间“穿越”了时空。使教学有传承性和时代感,富有人文气息。 不同情景,既愉悦了学生心情,又给学生三种不同的心理体验:“这一古老数学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如此珍贵的宝石共有多少颗呢?”、“啊,知识就是力量”。有的问题已有答案,有的埋在心底。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热情,他们就乐于踏上艰苦的探索之路。 2、在探究新知阶段:我设置了三个问题: 问题1:第1层到第51层一共有多少颗宝石? 这是求奇数个项等差数列求和的问题,若简单地摹仿高斯算法。学生会有认知上的冲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发挥团队的力量。在合作中学习,并把小组发现的方法一一呈现.教师给予充分肯定与表扬.激励学生继续前进。 问题2:求1+2+3+……+n

文档评论(0)

好老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