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矿井通风设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目 录 第一章 矿区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 1.1矿区概况 4 1.1.1地理位置 4 1.1.2 井田地质 4 1.1.3 企业经济性质 7 1.2地理水文概况 7 1.2.1 地形地貌 7 1.2.2 水文概况 7 1.3开采方法与顶底板条件 8 1.3.1 开采方法 8 1.3.2 煤层顶底板特征 8 1.4 区域水文地质 10 1.4.1 地表水 10 1.4.2 老空、老窑水 10 1.4.3 小窑水 11 第二章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的可行性论证 第三章 矿井通风系统选择 3.1 矿井通风的任务及作用 12 3.2矿井通风系统的选择 12 3.2.1选择原则 12 3.2.2选择矿井主扇的工作方法 14 3.2.3选择矿井通风系统 14 第四章 矿井风量计算与分配 4.1 风量计算 17 4.2风速验算 20 第五章 矿井通风阻力计算 5.1计算原则 21 5.2计算方法 21 5.3计算矿井总风阻及总等积孔 22 第六章 主要通风机选择 6.1主要通风机风压 25 6.2选择主要通风机 25 第七章 安全技术措施 7.1 防瓦斯措施 27 7.2防止漏风和降低风阻的措施 27 7.3预防井下火灾的措施 28 7.4粉尘的综合防治 28 7.5预防井下水灾的措施 29 参 考 文 献 前 言 煤炭是工业的粮食,我国一次能量消费结构中,煤炭占75%以上。我国是世界上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煤层的赋存条件多种多样,煤矿开采条件比较复杂,同时由于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原有工业基础较为薄弱,从而决定了我国煤矿的建设方式、采煤方法和管理体制具有多层次、多类型的特点。 煤炭开采技术随着煤层赋存条件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我国煤层赋存条件多种多样,目前国有重点煤矿缓斜,倾斜、急斜煤层可采煤层储量分别占86.3%、10.1%和3.6%,这些特点决定了我国采煤方法必然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采用合适的开采方,为国家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是相当重要。 矿井通风设计是整个矿井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一环。矿井通风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建立一个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矿井通风系统。矿井通风设计分为新建矿井通风设计与生产矿井通风设计两种。对于新建矿井通风设计,既要考虑当前的需要,又要考虑矿井的长远发展。对于生产矿井通风设计,必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矿井生产的特点和发展规划,尽量利用原有井巷与通风设备,在原有基础上提出更完善、更切合实际的通风设计。设计必须贯彻和遵守党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规程、规范及相关规定。 第一章 矿区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 1.1矿区概况 1.1.1地理位置 平煤集团大庄矿位于平顶山市石龙区,韩梁矿区中部。东距平顶山市64km,南距鲁山县、东北距宝丰县各约15km,见图1.1。其地理位置坐标为:东经112°51′18″~112°53′42″,北纬33°51′20″~33°53′29″。主井口坐标:X=3749986.364,Y768,Z=193.500。 图1.1 平顶山煤田(矿区)平面图 1.1.2 井田地质 地层自下而上依次为: 1、寒武系:出露于井田西南部,主要由灰黄色泥质灰岩、灰岩及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等组成。 2、石炭系上石炭统太原组:平均厚67.9m,为一套海陆交互相的含煤建造。主要由砂岩、砂质泥岩、砂泥质灰岩、及生物碎屑灰岩夹庚组煤组成。底部为鲕状泥岩。 3、二叠系 ①下二叠统山西组:由灰至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砂岩、紫红色斑块泥岩及己组煤组成,含煤一组2-5层,为本井田主要含煤地层,平均厚93.8m。 ②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整合于山西组之上,由灰色、灰白色砂岩、深灰色砂岩、砂质泥岩及丙、丁、戊煤组等组成,平均厚321.8m。 ③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整合于下石盒子组之上,由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灰绿色、肉红色及紫色砂岩,紫红色泥岩及甲、乙煤组组成,本组不含可采煤层,含每9-17层,平均厚311m。 ④上二叠系石千峰组:本组下部为灰白色、厚层状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平顶山砂岩段,平均厚121m。上部为紫红或暗红色长石石英砂岩,平均厚127m。 4、三叠系 由红褐色或砖红色砂岩、粉砂岩组成,平均厚170m。 5、第三系 分布于井田中南部,为灰白色泥灰岩,不整合于各系之上,岩溶发育,平均厚3.50m 。 6、第四系 有杂色粘土、黄土、卵石及钙质结核组成,平均厚50m。 本井田属石炭、二叠系含煤系,含煤地层为太原组、山西组和上、下石盒子组,煤系总厚厚794.5m。系统组序号厚度(米)岩性特征二 叠 系 下 统 下 石 盒 子 组 1 1.51 (0.30-1.85) 灰色砂岩 2 10 (4.68-12.9) 粉砂岩 3 2.8 (2.

文档评论(0)

mx59765166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