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程的价值观教育实践研究.pdf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6卷第6期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V01.26 No.6 2013年6月 JournalofChangchu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 (SocialSciencesEdition) Jun.2013 科学课程的价值观教育实践研究 熊 萍 (安徽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淮南 ,232001) [摘 要] 科学课程独特的价值诉求需要教师诠释和生成,并借助教育实践行动在教学活动中实施、培养、体验、接受、 内化、生成,改善教与学的关系,增强教学效果,真正实现 “教书” “育人”的双重教育 目标。 [关键词] 课程;价值观;教育;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基金项 目]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 目 (2O11SK155) [作者简介] 熊萍 (1979一),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管理科学。 历来,科学课程的教学实践活动以客观事物的必然性为 体的现实需求,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之需而传道、 主旋律,导致了教育的价值失落。科学课程的价值观教育作 授业、解惑;能够带领学生认清 “为什么学”、“怎样学”,如何 为一种德育生成、检验 、发展 、创新的实践活动,应该作为教 在艰难中调适 、在人生中坚守、在迷茫 中憧憬、在耕耘中收 师的一种追求、一种责任而活跃在教育的第一战线上。 获;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也是能力培养、品质打造。杨叔子 其实,科学课程的德育关怀一直受到关注和呼吁,但收 认为: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在于建构人的文化生命,塑造人 效甚微。究其根源 ,在于教育实践者们未真正主动参与、真 的灵魂 ,形成人的精神世界。人的精神世界是以实践为基 正理解,并着手设计、实施、观察效果、改进等一系列实践活 础 ,以知识及通过知识而形成的思维、方法、原则为质料的。 动,导致科学课程的价值失落。教育实践者的有意无意的教 因此,精神是一种境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融合并升华知 育行动,其结果是迥然不同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 识 、思维、方法和原则而形成的。 的指引下,科学课程的教育实践者只有关注科学课程的价值 科学课程的价值预设既能保持德育教育的稳定性 ,又能 观培养 ,才能主动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达到智育和德育 教育手段的灵活性。既能够避免千篇一律的教育 目标 ,也通 共建。要将科学课程的价值观教育目标落实,必须借助教育 过严把关,仔细求证,保持了教育 目标的相对稳定,并能依据 实践者的精心研究、策划 、实施 、研究、改进 、创新等实践活 教育客体的现实需求,解析和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动。本文就科学课程的价值观教育实践提供一些浅见。 二 、 科学课程的价值观教育实践 一 、 科学课程的价值预设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 一 标准,课程愿景只有在教育行动 科学课程的价值诉求源于教育实践对课程的 “实然”和 中体验 、观察 ,才能深切感悟 ,改进 、创新教育行动。我们把 “应然”的把握和诠释。价值 “实然”是课程的普适性、一般 教育实践理解为师生在特定的社会——文化静脉中所进行 性、客观性和理论性演绎、“应然”着眼于对教育实践意义的 的促进人生命成长和发展的活动,教育实践研究是直接面对 追求,也是本真教育的 “应然”状态。科学课程的价值实然是 和仅仅围绕当下教育实践中的人、事一级人与事之间的交互 对原理、理论 、技术 、规则的把握 ,它仿佛是一把 “工具”能够 作用,从教育事件 中获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