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神话中的_无足之神_及其象征意义.pdf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_无足之神_及其象征意义.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无足之神”及其象征意义 杨淑敏 李 森 内容提要:在以《山海经》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神话中出现了众多的人面兽身 神,它们普遍表现出足部的缺失,但这种缺失并不是一种毫无蕴含的巧合,其背后 隐藏着微妙的象征意义。脚在这些神话中也并非简单地代表着日常生活中的行走 和移动,而是作为感孕生子的媒介,它是神与人的区别所在,也是神与人的沟通方 式。因此,脚与生殖意义密切相关,足部缺失可能象征着男性生育能力的缺失,而 这种象征对中国的文化甚至是民俗都发生了重大影响并将继续发生影响。 关键词:中国古代神话 《山海经》 无足之神 以足为媒 中国古代神话中记载了许多神灵形象,他们的面貌不尽相同,但令人惊奇的是,作为 一个形象,与人相比,他们普遍表现出足部的缺失,而这种缺失并非一种毫无蕴含的巧合, 其背后隐藏着微妙的象征意义,这种象征甚至潜在地影响了我们的文化和文学。文章拟先 考察这种“无足之神”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相关记载(主要以《山海经》为例),然后再对这 种足部缺失的深度意义作出推测和思考。 “无足之神” 《山海经》中记载了很多远古的事迹,尽管成书年代莫衷一是,但其作为古代材料的价值 却不容低估。书中69 处记载了人面兽身的生物或神,以下摘录的是一些统计性的语句: 凡南次三经之首,自天虞之山以至南禺之山……其神皆龙身而人面。 凡西次二经之首,自钤山至于莱山……其十神者,皆人面马身。其七神皆人 面牛身。 凡西次三经之首,自崇吾之山至于翼望之山……其神状皆羊身人面。 凡北山经之首,自单狐之山至于隄山……其神皆人面蛇身。 凡北次二经之首,自管涔之山至于敦题之山……其神皆蛇身人面。 凡北次三经之首,自太行之山以至于无逢之山……其神状皆马身而人面者 廿神。……其十四神状皆彘身而载玉。……其十神状皆彘身而八足蛇尾。 凡东次二经之首,自空桑之山至于垔山……其神状皆兽身人面。 凡济山之首,自煇诸之山至于蔓渠之山……其神皆人面而鸟身。 凡厘册之首,自鹿蹄之山至于玄扈之山……其神状皆人面兽身。 凡苦山之首,自休舆之山至于大騩之山其十六神者,皆豕身而人面……苦 37 民族文学研究 ·2012年3期 山、少室、太室皆冢也……其神状皆人面而三首。其余属皆豕身而人面也。 凡荆山之首,自景山至琴鼓之山……其神状皆鸟身而人面。 ① 凡首阳山之首,自首山至于丙山……其神状皆龙身而人面。 这些人面兽身神的数量在《山海经》中不胜枚举,而在文中还有一些非神的半人半兽 记载,比如“有兽焉,其状马身而鸟翼,人面蛇尾……有鸟焉,其状如鸮而人面,蜼身犬尾 ……”这些鸟兽虽有异能,却不属于神灵系列,本文不再赘引。但是由这些描述可以推定这 些人面兽身神在外形上与一些奇特的人面鸟兽并无太大区别,不同之处似乎在于,一般的 人面鸟兽都会自发的对环境或人产生影响,这在《山海经》中十分常见,如“见则天下大 水”、“见其邑大水”、“见则天下大风”等。而人面兽身神则与之不同,《山海经》在对他们的 外形进行描述后并没有提到这些神灵的任何神性,也没有提到人遇到他们会发生怎样的 事情,但是人们应该是有求于他们的,因为《山海经》在对每个神进行具体描述后都记载了 该如何祭祀以及一些祭祀禁忌,似乎人们必须进行祭祀,才能得到这些神的“眷顾”。如: 凡南次三经山之首,自天虞之山以至南禺之山,凡一十四山,六千五百三十 里。其神皆龙身而人面。其祠皆一白狗祈,糈用稌。 凡北次三经之首,自太行之山以至于无逢之山,凡四十六山,万二千三百五 十里。其神状皆马身而人面者廿神。其祠之:皆用一藻茝瘗之……大凡四十四神, ② 皆用稌糈米祠之。此皆不火食。 为什么用某种物品祭祀某个神或者在祭祀之后人

文档评论(0)

I LOVE 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