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结束 我们周围的环境污染事件 陕西凤翔儿童血铅事件: 核心提示:在爆出儿童铅中毒事件前,陕西凤翔县长青镇的村民们,已与政府有过多次“冲突”。当年为了给“大项目”东岭公司征地,政府对村民“软硬兼施”。在孩子住院、农民愤怒的背后,是地方政府强力建设的工业园和因此带来的财政收入。 陕西省凤翔县政府8月13日晚公布,长青镇东岭冶炼公司环评范围内孙家南头村、马道口村731名儿童接受权威血铅检测后,确认615人血铅超标,其中163人属于中度铅中毒、3人属于重度铅中毒。 资源环境问题的三次浪潮 气候变化; 酸雨; 臭氧层破坏 生物多样性减少 全球环境和生态变化 第三波:80至今(涉及公共物品) ※最难解决 杀虫剂与化肥使用; 垃圾处理; 噪声; 空气与水体污染; 放射性与化学污染 生产和消费的副产品 第二波:60和70年代(涉及公共物品) 粮食生产的不适应性;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有限自然资源 第一波:40和50年代 具体问题 一般话题 波次 全球10大环境问题 气候变暖 臭氧层破坏 生物多样性减少 酸雨蔓延 森林锐减 土地荒漠化 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 海洋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我国环境状况 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以粉尘和酸雨危害最大,污染程度在加剧。 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及四川盆地。华中地区酸雨污染最重。 江河湖库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除部分内陆河流和大型水库外,污染成加重趋势,工业发达城镇附近的水域污染尤为突出。 七大水系(珠江、长江、黄河、淮河、海滦河、辽河、松花江)中,黄河流域、松花江、辽河流域水污染严重。 大淡水湖泊总磷、总氮污染面广,富营养化严重。 四大海区以渤海和东海污染较重,南海较轻。 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并呈加重趋势。 城市环境污染呈加重趋势。 城市地面水污染普遍严重,呈恶化趋势。绝大多数河流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全国2/3的河流和1000多万公顷农田被污染。 * *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主讲人:岳利萍 博士 电 话E-mail:yueliping2@ 使用教材 主选教材:《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钟水映、简新华 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05年版 参考教材: [美]Tom Tietenberg 著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第6版)》 《环境经济学与环境管理学(第3版)》 [美]Scoott J Ca;;an Ianet M.Thomas 著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杨云彦主编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概论》 马中主编 教学目标 掌握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熟悉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政策工具 学时:36学时 学分:3 学分 考核方式: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期末考试 平时成绩:30% (上课考勤、课堂提问) 期中考试:30% (课程论文) 期末考试:40% (闭卷考试) 教学方法 宏观理论与经济发展的实践相结合 各种表达方法(语言、表格、图形、模型)相结合 课堂讲解与启发式思考相结合 知识传承与理性批判相结合 学科设置背景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进行学科调整时设立的一个二级学科,虽然放在理论经济学这个一级学科中,但它实际上是一个交叉学科,涉及经济学、人口学、资源学、环境科学以及由四者交叉形成的人口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等学科。 问题产生背景 1972年罗马俱乐部公开发表了关于人类困境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人们开始警醒的认识到:人类社会正在面临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失调的严峻挑战。人口爆炸、粮食短缺、能源危机、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的出现,不但造成经济增长走向极限、甚至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使高耗能的增长方式、“有增长无发展”、“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收到挑战。 主要研究内容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原因、条件、特点、规律和途径,最重要的是说明可持续发展对人口、资源环境有什么要求,包括数量、质量、状态、结构及其变化趋势方面的要求。 人口、资源、环境怎样才算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如何实现这种协调。 什么是协调?怎样才算协调? 在经济、社会发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