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对上海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开题报告.doc

FDI对上海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开题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  FDI对上海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地位也发生了改变,显得越来越重要。它成为了世界经济的主导产业,并且成为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而在全球信息化浪潮推动下,上海的电子信息产业也必须抓住机遇,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来实现我国产业的转型升级。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把电子工业作为支柱产业来重点发展,因此其有了较大发展。而上海在1981年吸收了首批外商直接投资后,经过20几年的发展,外商投资企业已成为上海经济的重要增长源,其在电子信息业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突出。上海电子制造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朱伟民指出,上海电子信息产品经过几年的时间已经成为上海六大重点行业之一,其总量已居六大重点行业之首。因此在上海工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目前的电子信息产业中,外资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同时,通过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引进各国先进技术,从而提高整体水平是上海吸引外资的重要目标之一。然而,上海虽然是电子产品出口的一个较大的地区,但是上海的电子信息产业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正确地认识外商直接投资对上海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而解决上海电子信息产业的持续发展是当前迫切需要讨论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以上海为例,从电子信息产业的角度分析FDI在上海的技术溢出效应,希望能找到能充分利用 FDI 促进产业发展的道路。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技术溢出逐渐成为跨国公司影响东道国企业技术水平的一种重要途径。通过结合国内外学者对技术溢出效应现有理论做了研究综述,并重点对FDI形成技术溢出效应的途径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中国进一步获取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建议。 (一)国外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分析研究 1.国外对技术溢出效应的发展研究 Caves(1974)[1]根据技术扩散对当地企业的不同影响,第一次比较全面地把技术扩散可能存在的外在性分为三类:(l)本来具有强大行业壁垒的产业,由于跨国公司的强行进入,垄断扭曲受到遏止,资源配置得到改善;(2)由于跨国公司不断增加的竞争压力或示范效应,刺激当地企业更加有效地使用现有资源,推动当地技术效率的提高;(3)由于竞争、反复模仿等原因,跨国公司的进入将加快技术转移和扩散的速度。 Findiay(1978)[2]等学者将技术的溢出效应印入传统的国际资本流动模型,假设:FDI输出国与东道国的技术差距越大,技术扩散率就越高;跨国公司在当地的资本份额越高,扩散的速度就越快;技术差距或外资份额是当地企业决策行为的外生变量。最后得出结论:溢出水平与外资的份额正相关。 2.FDI技术溢出效应基础问题 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存在已经在理论上得到了普遍的认同,而其实证研究在不同学者不同国家的检验下差异十分巨大。 Caves(1974)[1]对澳大利亚制造业的研究、Globerman(1979)[3]对加拿大制造业的研究、Blomstrom(1983)[4]对墨西哥制造业的研究结果表明,FDI的技术溢出效应是明显存在的。Kokko(1996)[5]对乌拉圭的研究以及学者Haskel(2002)[6]对英国的研究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即FDI的技术溢出效应是不存在的。 3.国外对FDI技术溢出效应影响因素分析 (1)跨国公司子公司股权状况 外溢效应根据外资企业的股权份额不同而发生变化。Dimelis 和Louri(2002)[7]发现只有拥有少数股份的外资企业才会有外溢效应。只有当外资企业占少数股份是,东道国的合作伙伴才有机会进行直接的接触和相互间交流相关信息。相应地,通过相互沟通和交流获得的许多重要的信息将有可能渗透到当地的合作伙伴甚至是竞争对手中。然而,Djankkov和Hoekman(2002) Cave R.E.Multinational firms,eompetition and Productivity in host country markets.Eeonomica,1974,41:176一193. Findlay. Relative backwardness,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and the transfer of teehnology:a simple dynamic model.Quarterlyjournalof economics.1978,2:2-16. [3] Globerman.Foreign direet investment and spillovers effieiency benefits in Canadian manufactur

文档评论(0)

chengzhi52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