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基于双要素吸收能力的检验.pdf

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基于双要素吸收能力的检验.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 国际贸易 进 口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 — — 基于双要素吸收能力的检验 谢子远 ,项 燕 (1.浙江万里学院,浙江宁波 315100;2.宁波市标准化研究院,浙江宁波 315100) 摘要:国际R&D通过进 口贸易的传导机制对我国产生技术溢出效应,而这种 溢出效应的发生又依赖于国内的技术吸收能力,这一结论 已得到很多研究的证实。 但现有研究多仅用人力资本反映国内技术吸收能力,而忽略了国内研发支出这一重 要因素对技术吸收能力的影响。用人力资本和研发支出两个因素反映技术吸收能 力,实证检验 了通过进 口贸易导入的国际R&D对我 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发现 国际R&D显著提高了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但在这一过程中,人力资本与国内研 发支出交互作用下的技术吸收能力发挥 了不可替代 的作用,人力资本水平与研发支 出的共 同提高是促进进 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进 口贸易;国际R&D;全要素生产率;吸收能力 [中图分类号1F74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034 (2013) 05-0013-10 一 、 引言 我国的进 口贸易能否产生技术溢出效应,从而对我国的技术进步及全要素生产 率产生促进作用,是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新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是 促进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 (Grossman& Helpman,1991)。Coe等 (1997)总 结了国际贸易可能产生技术溢出的四条途径:第一,中间产品的进 口可以直接提高 国内的劳动生产率 ;第二,落后国家可以通过较低的成本引进、模仿和吸收发达国 家已有的技术从而实现 自身的技术进步;第三,贸易可以促进国内资源优化配置; 第四,国际贸易可能会促进一些新的适宜技术的产生,从而提高国内企业的产出能 力。Coe& Helpman(1995)、Lichtenberg& Potterie(1998)、Jakob (2007)等分别 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均支持国际贸 易对相关国家产生了技术溢出效应并促进了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这一理论预期。 [基金项 目]国家软科学重大招标项 目: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研究 (2012GXS1B001)。 [收稿 日期]2013-03—12 [作者简介]谢子远 (1973一 ),男,山东泰安人,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副教授 ;项燕 (1978一 ),女,浙江 宁波人,宁波市标准化研究院。 ~ 13— 国际贸易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进出El贸易飞速发展 ,进出口贸易总额已从 1978年的 206.4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36418.6亿美元①,30年间增长了167.69倍,年均增长 达到 16.8%;其中进 口贸易从 1978年的108.9亿美元增长到了2011年的17434.8亿 美元,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6.6%。持续增长的进 口贸易是否对我国产生了技术溢出 效应?近年来很多学者开始关注这一问题。 李小平、朱钟棣 (2005)的研究表明,我国的进 口贸易产生了显著的技术外溢 效应,但这种技术外溢具有一种 “负门槛效应”,即地区经济越发达,进 口贸易的 这种技术外溢效应就越小。谢建国 (2006)研究发现,进El贸易作为一个整体对我 国的技术水平并未产生显著影响,但分区域研究显示,我国的对外贸易溢出效应存 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对外贸易对西部地区技术效率的提高甚至产生了显著的抵 制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进 口贸易发生技术溢出的具体机制,很多学者测算了进 口 贸易中所蕴含的国外R&D存量,从而研究这种进 口的R&D存量是否对我国产生了 技术溢出效应。方希桦 (2004)发现贸易伙伴国的R&D投入通过贸易传导机制对 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产生了显著的促进效应。李小平与朱钟棣 (2006)、许和 连 (2007)的研究也得出了肯定的结论,但赖明勇 (2005a)则得出了相反的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无敌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