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曲面势”的设计思维与应用.pdf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雕塑艺术◎ “审曲面势’’的设计思维与应用 李 刚 (陕西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摘 要:“审曲面势”的设计美学理论,自古以来对 中国传 精,达到最终需要的效果。跟着工艺的进步,技艺的提高,因料 统设计的众多领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设计思维对于观 施艺的技能越来越高,作品更丰富多彩。例如玉的杂质应处理 察事物,从不同的角度捕捉灵感,在根雕艺术与玉雕艺术中的应 掉或 “遮住”,在作品的制作过程中,材料本体再次或多次显露 用极为凸显,对开拓思维方式起指导意义。 杂质,或黑点或白点或米粒状杂质等,尤其是在正面的主要部 关键词:审曲面势;设计思维;应用 位,这是设计人员最难处理的问题,均要尽力处理掉或 “遮住”。 “审曲面势”是指工匠做器物,要仔细察看曲直,根据不同 在制作时要贯彻 “三分人工,七分天成”的制作原则,围绕着主 情况处理材料,原指工匠做器物时审度材料的曲直。后指区别 题思想的要求,巧用心计 ,合理而慎重地取舍。在这种创作思想 情况,适当安排营造。同 “审曲面孰”。 《周礼.考工记序》:“或 指导下,因材施艺,雕琢、磨制等一系列精到的加工,做到巧藉天 审曲面孰,以饬五材 ,以辨民器,谓之百工。”是讲制造器物要 然 ,美有所用,使 自然美的 “奇”与人工美的“巧”,自然地结合起 取材应时,因材施艺,讲究材美工巧。后引申为建筑物和自然环 来,实现原定的创作设想。由于雕刻要巧藉天然,虽经施艺但不 境的情势、外观、位置。一个好的天然材料是制作艺术品的基 留明显痕迹,使整个作品的艺术风格浑然一体。在中国传统的 础,它的价值是还要在精巧的构思、合理的设计、精湛的技术条 造物认知理论中,通过适当的造物技巧,追求器物本生和合为美 件下才能最终体现的。 的整体效果 1 “审曲面势”的设计思维 3 “审曲面势”在实践中的应用——以玉雕和根雕为例 中国传统造物思想,取 自自然,更需巧法自然。这方面有许 3.1 “审曲面势”在玉雕艺术中的应用 多事例:如家具制造中如何利用木材的特性、纹理处理不同的结 玉雕工艺特点有因料施艺、废料巧作,剜脏去绺、化瑕为瑜、 构,制造砚台时如何利用石头的天然材质来处理造型,琢玉时如 巧用巧色、镶嵌组装等工艺,形成玉雕之工艺特点。 何利用玉石的 “巧色”制造出既能顺应材料特性又体现功能的 1)因料施艺。因料施艺是玉雕中首要的工艺。玉雕需要 东西等等。从宏观的方面看,中国传统工艺非常注重材料和技 想象力 ,付诸于玉石之上,无涂改性。每部作品均需从料性、颜 术条件 ,结合功能的要求来设计东西。(来源:刘燕 、宋方吴 《设 色、形状等出发,最大限度地利用玉料,尤其在人物、花鸟、花卉、 计美学》) 动物创作中更是因料设计,独辟蹊径。玉雕工艺悠久,其因料施 “审曲面势”的设计思维,是根据材料本身的 自然特性,观 艺之工艺 日臻合理。历史上只以小件为主,制品单一,数量有 察其形状、结构,根据所需来完成制作加工。一方面可以表现物 限。其玉雕形状、作品大小、色彩合理利用等均为因料施艺而获 质的本质的美,另一方面,经过工艺加工之后 ,使其更为增色升 得最佳的效果。 华 ,这是工艺加工处理的高明之处。但如果不恰当地过分雕琢 2)剜脏去绺。脏、绺是玉器制品中之大忌。剜脏即把玉中 装饰,即 “画蛇添足”就会破坏和削弱质的本质美。曾经后世奉 的杂质去掉,使玉更纯洁、明亮。玉雕大件难以找到通体皆无一 为科学技术经典、成书于春秋末年的 《考工记》首次提出了朴素 杂质的玉料,要尽其所能剜脏,余其形状,根据其特征设计作品, 的工艺关,即“天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in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