靺鞨文化遗存浅析.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秣 羯 文 化 遗 存 浅 析 刘晓东 [关 键 词] 棘韬罐 分组 部族 差异 [内容提要] 棘辐罐是棘辐文化遗存的重要指示器物。本文通过对其整体形态特点的观察,将 目前 已发现的棘辊罐分为 13种基本形态,并根据遗存中的棘韬罐主流种类,将棘辐文化遗存进行分组研究。 试图寻找各组遗存与棘辐不同部族或不同时期的对照关系,分析文化遗存的分布与棘辐民族发展进程的 内在联系及棘靼后期文化面貌趋同的状况下各遗存依然存在的差异。 [中图分类号】K871.42,K87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83(2009)40~0O06—10 棘辐是我国历史上古老的民族之一,兴起于 面的特征通常是以同一人群相同、亲缘关系较近 南北朝时期,主要分布在今吉林、黑龙江的东部 的人群相似的特点存在于各类遗存中的。本文拟 及俄罗斯的远东滨海地区。棘辐 民族及其后裔对 通过对棘褐罐在形态和装饰风格等方面差异的观 中国及东北亚地区的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关 察来认识各棘韬遗存间的亲疏关系,并据此对其 于棘鞫民族 的研究对我国民族史、东北亚历史及 进行归类分析。 东北古代疆域的研究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经过长期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大量的棘羯遗 在棘褐文化遗存 中,出土 了丰富的文化遗 存被识别出来,他们分布在黑龙江、吉林两省的 物,这是棘辐文化研究的主要依据。其中,数量 东部及俄罗斯远东滨海地区。主要有黑龙江省的 最多也最重要的是陶器。棘鞠陶器为泥质或夹砂 哈尔滨黄家崴子 、望奎厢兰头(2)、海林河 口四 陶,手制和轮制并存 ,火候 中等,多呈灰褐、黄 期⑧、海林振兴四期④、海林渡 口二期⑧、绥滨 褐、黑褐和红褐色。在棘辐文化中存在一种被称 同仁遗址一期早段和晚段遗存 、绥滨四十连④、 为棘鞫罐的陶器,侈 口、短颈、弧壁深腹、平 萝北团结⑧、桦林石场沟 、海林羊草沟⑩、海 底,经常在 口沿下部饰捺捏或戳印成齿状花边的 林北站⑧、海林二道河子@、宾县老山头@、宁 附加堆纹,颈肩腹部常以篦点纹、凸弦纹、水波 安虹鳟鱼场 (西石岗)@、东宁大城子@、东宁 纹、方格纹装饰,极具特色,是鞣韬文化遗存的 砖厂⑩、望奎通江⑥,吉林省的榆树老河深上 重要指示器物。目前对棘韬文化遗存的辨识也常 层@、永吉杨屯三期⑩、永吉查里巴④、舒兰黄 常是以棘韬罐的存在为依据的。棘韬罐的质地、 鱼圈二层③,俄罗斯的布拉戈斯洛文④、帽儿山 制法、颜色和器型等特征始终贯穿于棘韬文化的 (沙普卡山)⑤、奈费尔德@、契尔 良基诺@、特 发展进程中,而其具体的形态和装饰风格又不完 罗伊茨基④、科奇科瓦特卡⑥、乌斯季 一塔拉 全相同,有些甚至存在较大的差别。一般来说,坎④、格梁兹努什卡@、诺沃彼得罗夫卡④、奥 陶器的形态是与它的使用者的使用习惯息息相关 西诺湖③等遗址。浑江永安@、安图东清@、图 的,而陶器的装饰风格则与其使用者的审美、爱 们凉水果园@、敦化六顶山@等遗存已确知是渤 好等精神因素相关,所以陶器的形态和装饰等方 海时期的文化遗存,但在这几处遗存中,仍然存 (作者简介] 刘晓东,男,1972年生,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在读博士生,现为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 研究馆员,邮编 150008。 · 6 · N 图一 棘辐遗存分布示意图 在着大量的典型棘韬文化因素,所 以本文也将 状堆纹,器形不甚规整。 其纳入棘鞫文化遗存 的分析范围。棘羯文化遗 I1种,器身矮胖,腹部较圆,束颈,颈较 存的具体分布如图一所示。 短,沿下饰一圈齿状堆纹或泥条堆纹。 根据对器物整体的形态特点的观察 ,可将 II1种,颈部到 口沿的距离较长,器 口大于 目前 已发现的棘鞫罐分为 l3种基本形态。为了 腹径,沿下饰一圈齿状堆纹。 便于叙述,以罗马数字对这 13种形态的鞣鞫罐 IV种,小 台底 ,腹略下垂,颈略束,侈 进行编号,分

文档评论(0)

在水一方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