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光明中医2012年 8月第27卷第 8期 CJGMCM August2012.Vol27.8 ·1495 ·
浅析叶天士消渴证治思想木
朱 珀 邹纯朴 张 浩
摘要:叶天士是清代著名医家,临证经验丰富,其对消渴的认识与治疗方法都有很多独到之处,本文整理分析了叶氏25例消渴
医案,就其消渴证治思想做简要的分析,以求对消渴的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叶天士;消渴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2.08.002 文章编号 :1003—8914(2012)一08.1495432
叶天士,清初江苏吴县人,清代著名医家。叶氏博 病病前状态多为脏腑传变。如脾瘅传变,《指南 ·脾
采众家之长 ,学术思想影响颇为深远 ,对医学发展贡献 瘅》言:“脾瘅症……此症久延,即化燥热,转为消渴”;
极大 ,不仅是著名温病学家 ,而且在 内伤杂病方面也成 嘈证失治转化为三消,《指南 ·嘈》言:“若脾阴一虚,
绩卓著。本文将 《叶天士医学全书》¨中消渴 25案进 则 胃家饮食游溢之精气,全输于脾 ,不能稍留津液以自
行分析总结 ,以探求叶天士对消渴 的认识及辨证论治 润 ,则 胃过于燥而有火矣。……若失治则延便 闭、三
规律 。 消、噎膈之症”;燥证失治传化为三消,《指南 ·燥》:
1 叶氏对消渴的认识 “若气分失治 ,则延及于血 ;下病失治 ,则槁及乎上。
叶氏对消渴认识可 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言消渴 喘咳痿厥,三消噫膈之萌,总 由此致 ”。③消渴病病机
症 ,指 口干、大渴之症 ;二言消渴病病前状态 ,指脾瘅 、 多为阴亏阳亢,津涸热淫,《指南 ·三消》指出:“三消
燥、嘈等可以转变为消渴病的特殊时期;三言消渴病 , 一 症 ,虽有上中下之分 ,其实不越阴亏阳亢 ,津涸热淫
叶氏谓其 “三消”。叶氏对消渴病的认识与古代消渴 而 已”。
观点极为相似 ,如消渴首见于 《素 问 ·奇病论》:“有病 3 治疗思想概述
口甘者 ,病名为何?……此五气之溢也 ,名 日脾瘅 , 叶氏对于消渴 的治疗灵活多变 ,随证而方 ,《指
… … 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指 出消渴是 由脾瘅发 南 ·三消》:“至先生则范于法而不 囿于法 ”。观叶 氏
展而来的,由于 内热消灼津液,故而渴。 “消”,《说 消渴25案 ,发现其治法多宗仲景、景岳 ,善用 白虎汤、
文 ·水部》:“尽也”,指 出内热灼津的病机。 “渴”, 玉女煎、肾气丸等化裁 ,部分案例体现出重情志之变善
《说文 ·水部》:“尽也”,段注:“渴、竭,古今字。古水 调摄精神 ,蔬食薄味及善用食物人药的特点。
竭字多用渴,今则用渴为渴欠字矣。”《释名 ·释疾 3.1 理宗 《内经》 却有变通 叶氏对 《内经》的认识
病》:“消渴欠:渴欠,渴也,肾气不周于胸 胃中,津润消 并不仅仅拘泥于 《内经》,而是根据临床实际灵活运用
渴 ,故欲得水也 ,即渴甚 的症状”。故消渴者 ,乃水尽 《内经》理论,并结合 自己的临床经验对 《内经》理论进
而口渴 ,渴欲饮水之义也 ,即 口渴善饮水 ,消渴是指 以 行发挥。这也是我们在临床中运用 《内经》理论应遵
大渴引饮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 循 的一个原则 。
2 病 因病机 某 ,无形气伤 ,热邪蕴结 ,不饥不食 ,岂血分腻滞可
叶氏认为消渴病 因与外邪 、情志 、饮食等 因素有 投?口甘一症 ,《内经》称为脾瘅 ,中焦 困不转运可知。
关。①消渴症病机多为热灼津液 。而脾瘅为膏梁厚味 川连 、淡黄芩 、人参 、枳实、淡干姜、生 白芍 (《指南 ·脾
致脾气遏郁之变,《指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