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地震问题(吕悦军).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 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 地震问题 地震问题 吕悦军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地震活动性分析 地震危险性概率方法 地震危险性确定性方法地震活动性分析 地震活动性的定义 地震空间、时间、强度分布规律。 地震活动性研究关于地震空间、时间和强度分布规律研究。 区域地震活动性分析 近场区地震活动性分析两者区别:目的不同 资料精度不同 工作深度不同 区域地震活动性 目的 为划分潜在震源区和确定地震活动性 参数提供依据。 内容 ●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整理,编制区域历史强震目录; ●编制地震震中分布图; ●分析地震活动时空特征和未来地震活动趋势; ●编制震源机制解分布图; ●历史地震对工程场地影响分析。收集资料 首先确定范围, “区域范围”是多大? 国家标准GB17741-2005规定:“区域取对工程场地 地震安全性评价有影响的范围,不应小于工程场地外 围150km。” 特别要注意两点: 1、对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有影响的范围; 2、不应小于工程场地外围150km。 绝不能不加分析地只取150 km。 有几点要注意: 1、存在对工程场地有影响的远场大震; 2、弱震区; 3、地震活动的完整性。 如山东半岛北部的工程场地,应考虑郯城 81/2地震的危险性。如北京的工程场地,向东应包括完整的唐山地震震群,有些报 告不加分析取150 km,就将7.1级余震甩在外面。 熟悉地震部门正式公布的地震目录和地震观 测报告 《中国地震目录》,李善邦,1960 《中国地震目录》,李善邦,1970 《中国地震目录前1831 -1969》,顾功叙,时振梁, 1983 《中国地震目录1970-1979》,顾功叙,时振梁, 1984 《中国地震简目前780-1986》,(三代区划图) 《中国历史强震目录前23世纪-1911》(四代区划图) 《中国近代强震目录1912-1990》 各个版本都有变化!一般使用地震部门正式公布的最新地震目 录。对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有明显影响的疑难地震必须慎重分 析。 如1730年9月30日北京西郊61/2级地震 在《中国历史强震目录》 中,却将震中定为40.0 ?N, 116.2?E,震中位于图所示 的的极震区之外。 目前在北京地区重大项目 安评工作中,根据上图, 参考南口高温反应堆安评 的调查工作,采用同图协 调一致的宏观震中参数 40.03?N,116.25?E 。其他资料(尤其是1990年以后): 《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谢毓寿、蔡美彪等,1983 1 ~ 5 卷 《中国历史地震图集》 元、明、清 卷 地球物理所:中国地震台网目录Ms≥4.7,每年一期 台网中心:中国地震详目,M 1.0~4.6,每年一期 L 各省地震局:各省的地震台网地震目录,每年一期 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年鉴,每年一期各种期刊上的研究论文…………。 掌握历史地震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 资料收集的基本要求: ① 时间上的完整性,要求从区域有地震记载以来至 上年度12月底止。 ② 资料的完整性,不能遗漏。注意不同版本目录。 ③ 要收集区域内全部的等震线资料、破坏性文字记 载资料等。 掌握历史地震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 整理: ① 按时间先后顺序逐条整理。 ② 整理的内容包括发震时间、震中位置、震中烈度 (震级大小)、破坏情况或等震线与文字记载资料、 地震有感范围等。 ③ 对有疑问的地震应进一步分析。掌握历史地震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 分析: ① 资料的可靠性分析。 主要针对资料来源,如正史或野史、地方志等,并比较 各种不同资料的差异,作出判断。 ② 发震时间。史料记载往往是某朝代某年某月某日等,要换成公元年; 对某些发震时间模糊的,要根据资料重新判定,特别是历史 上一些事件对定发震时间有帮助。 ③ 震中位置。 要对各个地点的破坏情况进行判定,并评估地震烈度,将震 中位置置于破坏最重的地段。必要时须对等震线根据破坏记 载资料进行重新绘制,取极震区的几何中心为震中;对不能 勾绘等震线的,可将震中位置限定在某破坏最重的区域内。 对大地震,发震断层研究很重要。掌握历史地震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 分析: ④ 震级大小(震中烈度): 根据破坏情况定震中烈度→震级 根据有感范围大小定震中烈度→震级 根据发震断层参数定震中烈度→震级 ⑤ 对场地的影响烈度: a.等震线。b.更重要的是场地附近的记载。 c.记载点的地形地貌、地基、建筑物情况。编制破坏性地震目录: 区域范围内有历史文献记载的震级M≥4 3/4的破坏性地震事 件和区域地震台网资料中的震级M≥4.7的破坏性地震事件, 以表格的形式列出收集整理的区域破坏性地震目录,地震目 表 3-1 区域历史强震目录Ms ?5.0 录应包括发震时间、地点、震级、震中烈度、震源深度及

文档评论(0)

docin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