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形象塑造与国际汉语文化传播——对《中国人的气质》一书的再度审视.pdfVIP

国家形象塑造与国际汉语文化传播——对《中国人的气质》一书的再度审视.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8年第6期 中文 自学指导 NO.6,2008 (总202期) ReviewsandResearch on Chinese Literature Sum NO.202 国家形象塑造与国际汉语文化传播 对 中国人的气质》一书的再度审视 疆刘晓南+ 内容提要: 十九世纪西方出现 了大量描述 中国的文献,带着居高临下的文化优越感,对 中国国民性的评价多为负面。 本文从当时影响颇大的美国传教士阿瑟 ·史密斯的 中国人的气质》一书入手,分析十九世纪外国人对中国国 民性的描述的通病以及误解产生的原因,思考今天在国际汉语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如何吸取历史教训 ,避免误解、 增进理解,面向世界塑造和展示真正的中国形象。 关键词: 国民性 文化传播 对外汉语教学 中国人的气质 阿瑟 ·史密斯 在这些 “说坏话”的著作中,最著名的恐怕要数 十八世纪,西方对中国的评价达到了异乎寻常的 美国传教士阿瑟 ·史密斯 (中文名明恩溥)的 中 高度,伏尔泰曾把中国的政治制度誉为 “人类精神所 国人的气质》。鲁迅曾言:“至于攻击中国弱点,则至 能够设想出的最良好的政府”,中国的社会秩序、工艺 今为止,大概以史密斯之 中国人气质 为蓝本”[51, 品陶瓷和丝绸等都被视为高度文明的产物。然而到了 费正清亦说: “美国人心 目中对 中国的映象的幻灭, 十九世纪,西方对中国的评价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 是由一本读者甚多的著作来加以完成的,即明思溥牧 转弯,认为 “中国人在文明和野蛮之间占据中间的位 师所著 中国人的素质))。”6[] 中国人的气质》最初 置”, 假“如我们一定要承认中国人是一个文明的民族, 发表于 1889年在上海的英文报纸,1892年出版后引 那么它也只能是粗略加工过、而且仍然是一个野蛮的 起 了海内外广泛的兴趣。不仅极受在亚洲的西方人欢 文明”…( ,中华民族被描述成 “一个了无兴趣、不 迎 :“一直到了1920年,它都还是住在中国的西方人 自然和不文明的 猪‘眼民族’,对他们,你尽可以嘲 最常阅读的五本关于中国的书之一。即使到现在,这 他们还是 打‘伞民族’, 长‘辫子的天朝人’,极度骄傲 书还在持续影响美国人对中国人的了解”7【](8o),而且 的、无知的,而且几乎是不长进的民族。”2[1(p·142)格雷 在东亚邻国与国内也产生了很大影响。1896年 ,日本 在 《中国 中说 :“逆来顺受、温和软弱、乖巧柔顺、 人首先将其翻译成 日文出版。1903年,上海首次根据 勤劳艰苦、知足长乐、欢快活泼、服从上级、孝敬父 日文版翻译成的文言体 支那人之气质》出版。日本 母、尊重老人都存在于同一个人身上。与之相伴的是 学者桑原骘藏所著的 《东洋史说苑 多次将 中国人 不诚实、说谎 、奉承、欺诈、残忍、嫉妒、忘恩负义、 的气质 当作 自己论证的有力佐证,华裔学者辜鸿铭 欲壑难填和 多疑善变等等品质,中国人是一个软弱 则针对此书撰写 《中国人的精神 为中国人辩护。((中 和怯懦的民族。”f3](p一138)总之 ,“十九世纪西方对 中 国人的气质 曾令在 日本留学的鲁迅深受震动,促使 国特色的评价中,增长 了一种咄咄逼人居高临下的 写出了 阿Q正传》等反思国民性的不朽作品;社会 优越感。”4[】(p·l37 学家潘光旦将其中15章收入 民族特性与民族卫生 } 【作者简介】刘晓南,女,文学博士,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博士后。 25 一 书,作为了解与疗救国民性的镜子。 已经过了工业革命,享受着殖民地与现代化带来的丰 19世纪传教士与来华使官们撰写的描述中国国民 厚回报,当他们看到仍然处于农耕时代的中国时,便 性的著作有近百本之多,本文仅借镜 中国人的气质》 常常把当时、当地政治经济的落后当成了国民性的弱 一 窥 l9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思考这些形象 点。倘若一个社会的时间成本很低 ,人们自然就不会 究竟是由于中国国民性本来如此,还是存在各种误解

文档评论(0)

cvde43ds5f3f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