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4(湖泊水-沉积物界面过程对营养物迁移转化影响研究).docVIP

课题组4(湖泊水-沉积物界面过程对营养物迁移转化影响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973计划课题 2004年度总结报告 项目名称:湖泊富营养化过程与蓝藻水华暴发机理研究 课题名称:湖泊水-沉积物界面过程对营养物迁移转化影响研究 课题编号:2002CB412304 课题负责人:金相灿 刘建彤 课题依托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二零零四年十二月十五日 本课题自2003年启动以来,紧紧围绕国家需求、课题任务书的任务要求和目前国际、国内的研究进展,开展了大量的野外调查检测、室内分析和模拟试验研究工作。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整个第四课题在2004年度的研究工作做一概括性总结。 一、年度计划执行情况 年度计划完成情况 1.1课题拟完成的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根据课题任务书的要求,本课题第二年度应完成下列研究内容。 掌握水体理化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源要素在水-沉积物界面形态转化的影响; 研究富营养化条件下,水-沉积物界面微生态结构的维持机理; 确定污染湖区主要生源要素的形态与生物可利用性之间的关系; 掌握跨介质间营养物的动态赋存以及热力学平衡与营养状态的关系; 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文章4篇,其中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分别发表2篇。 1.2 课题完成的研究内容和目标 1.2.1浅水湖泊水-沉积物界面物质交换过程及其水动力影响机制现场调查采样,分析,完成冬、夏两季样品采集工作,进行实验室内外分析数据的初步整理初步总结完成沉积物-水界面氧化还原条件的控制机理研究。P的存在形式对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1.2.4重污染湖区营养元素生物可利用性的限制因素和转化作用。、工作进展1浅水湖泊水-沉积物界面物质交换过程及其水动力影响机制样品采样和工作量 200210月, 2003年1月和2004年3月在太湖,巢湖和龙感湖完成了三次采样,共采集湖水样品近100个,孔隙水样品200多个,沉积物柱13个。采集了太湖周围河水样品36个,在太湖生态站还收集雨水样品。 主要完成的实验有:N、P的形态分析,铁锰形态分析, 溶解有机质(TOC)及C、N的同位素分析。 实验方法 根据各湖的水文特点和富营养化程度,分别在太湖、巢湖、龙感湖选取(T1、T2、T3、T4、T5、T6)、4(C1、C2、C3、C4)、2(L1、L2)代表性采样点(图1),先后于2003年1月(枯水期)和2003年7月(丰水期)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分别对以上三湖表层和底层水样进行采集,样品滴加数滴氯化亚汞保存(4℃)。采集到的水样一部分直接用于测定总磷(TP),另一部分经0.45μ醋酸纤维滤膜过滤后测定可溶性反应磷(SRP)、溶解性总磷(TDP)等项目。SRP用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测定,TP和TDP用过硫酸钾消解法测定(GB 11893-89)。颗粒磷(PP)为TP和TDP的差值,溶解有机磷(DOP)为TDP和SRP的差值。利用高温催化氧化方法分析了水中的溶解有机碳(DOC)的含量。 沉积物样品在室内利用冷冻干燥仪干燥,干燥后的样品利用玛瑙研钵研细待用(粒径125μm)。称量1.0 g 干样,根据SEDEX法对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的磷进行分类,连续提取并分析了沉积物中的弱吸附态磷、铁结合态磷、自生磷灰石及残留态磷的含量。另外,分别称取两份0.5 g干样,对其中一份进行灰化(灰化温度:500℃;灰化时间:2小时),然后利用酸提法(1M HCl,提取时间:16小时)分别对其中的总磷(灰化样品,Ptot)和无机磷(未灰化样品,Pin)进行提取和分析,最后由总磷和无机磷的差值获得有机磷(Porg)的含量。所有样品各形态磷含量的分析均采用比色法, 分析结果表示为干样的磷含量(mg/g)。 其它元素分析:称取定量干样,利用3 M HCl浸泡24小时除去无机碳,经超纯去离子水清洗去除盐酸后冷冻干燥,最后利用元素分析仪分析沉积物有机碳的含量(w(Corg)/%)和有机碳氮的原子比(n(Corg)/n(Norg)),并通过计算得到有机碳磷的原子比(n(Corg)/n(Porg))。另外,利用超纯稀HNO3酸化(3%,V/V)CDB溶液(铁结合态磷提取剂),并经原子吸收仪测定其中的铁含量(w(FeCDB)/(mg/g)),最后计算出CDB溶液铁磷的原子比(n(FeCDB)/n(PCDB))。 重要结论 (1) 不论是枯水期还是丰水期,太湖水体磷的主要组成部分都为颗粒磷;巢湖和龙感湖,枯水期,磷的主要组成部分也为颗粒磷,而丰水期却以溶解性总磷为主。枯水期溶解有机磷较高,而丰水期可溶性反应磷含量却较高。初步研究认为:丰水期藻类爆发不仅可能促进水体中其它形态的磷向可溶性反应磷的转化,而且还可能导致沉积物中内源磷向上覆水体的释放。 枯水期,三湖各采样点除太湖T6点TP以TDP为主要组成部分以外(97%),其余各点TP都是以PP为主(25-85%)。太湖从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in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