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管理.ppt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管理 通过对个体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分析,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与人的个性心理特征都会对人的心理与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而管理活动必须考虑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个体心理过程与管理 案例导读:我与萧永顺   一、知觉   二、第一印象   三、归因   四、案例分析  第二节 个体心理特征与管理 案例导读:谁当经理更合适   一、能力   二、性格   三、气质   四、案例分析 心理学的基本框架 第一节 个体心理过程与管理 个体心理活动过程所体现的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性,主要包括: 感觉、知觉、印象这些简单和初级的认识过程 记忆、想象这种较为复杂的认识过程 思维等高级认识过程 而在管理活动中,和管理活动相关的心理过程主要是人的知觉、印象和思维等内容。 案例导读:“我与萧永顺.ppt” 一、知觉  1、知觉的种类与特性  从知觉对象的特点来分析,心理学将知觉可分为: 形状知觉、 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 从管理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根据知觉活动的内容可将其分为: 自我知觉 社会知觉, 时间知觉。   知觉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1)知觉的选择性。人受到主(人的经验、兴趣、爱好、和需要)客(环境,社会条件等)观条件的影响人们总是有选择地把客观世界中的某些内容作为自己知觉的对象,从而作出反映的。  (2)知觉的整体性。尽管事物是由部分构成的,但人可以通过其知识和经验把客观对象综合为一个整体,对其作出整体反映。  (3)知觉的理解性。人知觉某一对象时,会根据已有的认识和经验去理解和分析对象,并用恰当的形式将其表现出来。  (4)知觉的恒常性。人的知识和经验,使人即使在知觉条件改变时仍能使知觉的印象保持相对稳定。  2、自我知觉 人通过对自己的言行的观察而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外部关系所形成的知觉,也叫人的自我意识,通俗地讲就是人自己对自己的看法 。 包括人的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监督、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等形式。 自我知觉的内容  物质自我是指人对自己的身体等某些生理特征的自觉意识。  社会自我是人对自己在社会上的名誉、地位等问题形成的意识。  精神自我是个体对自己的心理活动的知觉,包括自己的能力、智慧、道德水平等。  这三中自我知觉是相互联系的,企业管理人员应有意识地鼓励员工不要只注重物质自我的追求,而且还要有社会自我追求和精神自我的追求。人应有更高的追求和境界。 3、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是人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个人或组织特性的一种心理知觉。知觉者和被知觉者的知觉方式 : 个体对个体的知觉,简称I—I; 个体对群体的知觉,简称I—G; 群体对个体的知觉,简称G—I; 群体对群体的知觉。简称G—G。 (个体即I,G为群体) 对他人的认知 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一个人通过对他人外部特征的知觉而形成的关于他人的的动机、感情、意向和性格等特性的一种认知和评价。依据人的外部特征认识人的内心活动有四种途径: 1、面部表情。 2、目光接触。 3、身段表情: 离脸部越远发生的动作越真实; 越不自觉的动作越真实; 越不明确的动作越真实; 越不自然的动作越真实。 4、言语。直陈式: 婉言式: 反语式: 人际知觉 是指对人与人相互关系的一种认识。当人们对人际关系进行判断时,不但要了解对方的动机、性格以及人际反映特质,而且要了解他同他人之间的关系。因为在社会群体中,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关系不仅受双方特点的影响,而且要直接或间接受他人的影响。 角色知觉 是认识主体对某人在社会上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有关角色行为标准的认识和判断。包括从感情或情绪、动机、对社会的贡献和在社会上的地位等几个方面进行认识和判断。 因果解释 也叫心理归因,是指人们对社会上所发生的事件以及人际事件进行认识的时候,存在一种力图将她们组成某种因果关系的认知倾向性的心理现象。归因类型有: (1)内在归因和外在归因。内在归因是把原因归于由主观引起的内在因素;外在归因是把原因归之于行动者的外部因素。 (2)稳定性归因和不稳定性归因。稳定的原因有个人的性格、能力等;不稳定的原因有情绪、态度、努力程度等;稳定的外因有职业角色、工作难度等;不稳定的外因有天气、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等。 (3)可控归因

文档评论(0)

fdfdso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0020006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