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诗二首》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曾任黄州、池州等地刺史,终迁中书舍人。一生仕途不得意。 杜牧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樊川”。 他和李商隐齐名,后人并称“小李杜”,以七言律绝见长,俊爽圆淳,常寓讽喻、感慨于景物之中,咏史诗成就颇高。 早雁 金河秋半虏弦开, 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 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 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 水多菰米岸莓苔。 问题一: 秋高气爽时节,本是大雁翱翔长空、无拘无束之时,可诗中却用“惊”“哀”来形容,为什么? 答:因为有胡人拉弓控弦射,诗人想象雁被射击四散哀鸣的情景。 问题二: 颔联中,诗人写汉代的“仙掌”、“长门”,对写景有什么作用? 答:起到烘托作用。清凉的月色映照着宫中孤耸的仙掌,在这静寂的画面上飘过孤雁飘渺的身影,失宠者幽居的长门宫,灯光暗淡,在这种氛围中传来几声失群孤雁的哀鸣。这样就把大雁失群后那种凄凉的景象描写出来了。 问题: “须知”、“岂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须知”、“岂逐” 表面是对雁儿们的深情嘱咐,实质上是对边地流民发出的劝慰和嘱咐,表达了作者对流民的深切同情。 问题: 本来春回大地,正是雁儿飞回家乡的好时节,可诗人为什么劝雁儿留在南方? ⑴胡人的骑兵还纷纷布满金河一带; ⑵虽然南方人烟稀少,但是食物充分,菰米和莓苔处处都有。 “雁”意象的寓意 拓展延伸 1、借雁抒离思之情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渔家傲》范仲淹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秋风引》刘禹锡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雁”意象的寓意 拓展延伸 2、借雁叹孤寂之苦 凝泪眼,杳杳神京路,断鸿声远长久暮。 ----柳永《夜半乐词》 孤雁不饮啄,飞鸿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杜甫《孤雁》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阮籍《咏怀》 “雁”意象的寓意 拓展延伸 3、借雁表凌云壮志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嵇康《赠秀才入军》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雁”意象的寓意 拓展延伸 4、借雁表忠贞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 古诗十九首之《西北有高楼》 写法鉴赏 《早雁》一诗表面写雁,实际写人,这是一种什么手法?你能再举出相似的例子吗? 明确:表面上似乎句句写雁,实际上,却句句写时事,句句写人,即把逃避回纥南侵的边民写作四散的早雁。这是象征的表现手法。通过写边地人民的苦况,既有对人民的同情,又隐含着对朝廷未能抵抗强敌、安抚百姓的不满,表现了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香草美人等美好事物象征自我高尚情操; 鸽子、橄榄枝象征和平; 松菊象征高洁; 杨柳象征离别等等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 象征与比喻的区别: 比喻侧重于本体和喻体所代表的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点,这种相似是直接的、可观的。 而象征侧重于象征客体和象征意义之间的相关联系,它们之间不存在直接的相似点,而且这种相关联系是靠联想去寻找的。 比喻是一种形象化手法,即它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陌生为熟悉,化平俗为生动。 而象征却恰恰相反,它是一种含蓄化手法,即把具体而形象的事物含蓄化,使其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含义。 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2003年北京春季高考] 闻 雁 韦应物 寒 塘 赵嘏(gǔ)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乡心正无限,一雁

文档评论(0)

传世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