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学的哲学基础.DOC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 录 明代文学 /1 明代文学概述 /1 第一节 城市文化的形成 /1 第二节 明代文学的哲学基础 /2 俗文学的发展 /4 流派发展 /6 明代诗文 /8 第一节 明初诗文 /8 第二节 中期诗文 /9 晚期诗文 /10 三国演义 /11 第一节 成书过程和作者 /11 第二节 情节和主旨 /13 人物形象 /16 艺术成就 /18 水浒传 /21 第一节 成书过程和作者 第二节 思想意蕴 /21 人物形象 /25 艺术特征 /26 影响 /30 明代杂剧流变 /30 第一节 明初杂剧 /31 第二节 中后期杂剧 /34 徐渭 /34 明代传奇 /33 第一节 明初传奇 /34 第二节 三大传奇 /34 沈汤之争 /35 汤显祖 /37 第一节 生平思想 /37 第二节 临川四梦 /38 牡丹亭 /40 西游记 /45 第一节 故事源流 /45 第二节 故事构架 /46 形象分析 /48 艺术元素 /48 金瓶梅 /58 第一节 思想内容 /48 第二节 人物分析 /51 文学地位 /53 明代文学 元明清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第二个高潮。如果说,元代戏曲是这个高潮的开始,那么,明代文学则是一个突变。文学观念、文学内容、文学形式和审美趣味都发生突变的时代。 明代文学概述 重点:明代文学的文化背景;哲学基础;俗文学主流 明代文学发展的走势,是一个先抑后扬态势。以嘉靖年间(1522 ——1566年)为界,可分前后两期。前期为准备期;后期为文学突变期。 前期,回归期。即对儒学文艺观的回归。社会由乱而治。(虽然明初的动荡,形成了一股人心思治、崇拜英雄的思潮,出现了一批有忧患意识和时代使命感的作家,也产生了一批崇尚雄健、具有阳刚之美的作品。最有代表性的是长篇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给文坛带来了短暂的繁荣。)随着明初经济复苏,社会相对稳定,再加之政治上的特务统治和文化上的专制主义,思想的理学控制,增添了创作上的不安全感。无奈文人向古人乞讨人们转向对平稳和谐、雍容典雅的欣赏。此时台阁体、道德剧大行其道,创作步入了贵族化和御用化的轨道,而走向死沉。 后期,是文学突变时期。随着商业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思想统治的松动,王阳明心学的流行,创作主体精神高扬,文学很快复苏而大步迈进,很快地迎来了文学突变和全面繁荣。小说有《西游记》、《金瓶梅》问世;戏曲有《宝剑记》、《浣沙记》、《鸣凤记》三大传奇问世,汤、沈剧坛争霸;诗文流派此起彼伏;三言两拍,叹为奇观。共同的审美趣味急剧转向世俗化、个性化和趣味化。完成了文学史上的一次突破。 构成这种突变的主要背景有: 城市文化的形成(明代文学背景之一) 商业与中国的文学总是有联系的,特别是宋词离不开宋代发达的商业经济。歌伎的浅斟低唱,更是商业经济的产物。到了明代,这种现象变得愈加明显。 一、文人商人化(文学突变的基础)。 至明代中、后期,随商业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迅速扩大,加强了文人与商人的联系。商人的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奢糜,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羡慕,清高的文人也走出了封闭的小天地,留恋繁华,出入市井,乐于于市民往来,具有了一种世俗平民化的特征。越到以后,越来越多的作家就是出身商人。这为明代文学的突变提供了可能。千百年文人一直持守的矜持、尊严和斯文,很快就彻底扫地了。这是一种进步,也是一种悲哀。 二、读者市民化(文学突变的内因) 文人的市民化,促使了市民化的读者群的形成。读者的变化,要求作者对文学的内容、风格趣味作相应的调整。无疑市民的生活,市民的情趣,市民的形象成为了作家最关注的对象。在诗文、小说、戏曲中,显得越发举足轻重。再清高的作家,也按耐不住对城市的热闹和繁华的向往,毫不掩饰对美色和金钱的欣羡,甚至高歌恣情纵乐,在俗世的追逐欢笑中,寻求人生的乐趣。如《金瓶梅》中商人西门庆第一次成为了一部长篇小说的主人公,冠冕堂皇地走进了艺术殿堂。《三言》、《两拍》更是把市民中的总总林林、形形色色的人物,表现的淋漓尽致。作家能迅速的抓住这个看点,也证明了作者嗅觉的敏感。由此可见,物质利益对文学价值取向的影响。 三、艺术趣味世俗化(文学突变的方向) 作品内容的世俗化 ,也带来了艺术趣味和文学观念的世俗化。在明代时兴着一种“世俗之趣”。这种艺术趣味的基本特征: 其一,题材:重日常琐事,日用起居。 其二,语言:率真自然,俚俗明白。 其三,功用:供人爱玩、足资谈笑。文学的作用不再是“载道”和“明道”了,完成了对文学传统的一次反叛。表现多率真自然,语言尚俚俗明白,效果求俚俗明白。这些在小说、戏曲、民歌等通俗文学中表现得非常明显。文坛舆论也大力鼓吹“寄意

文档评论(0)

企管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