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习情境三 路线纵断面设计与放样 任务1:纵断面设计指标资料准备 任务2:纵坡的设计 任务3:竖曲线的设计与计算 任务4:道路逐桩设计标高的计算和测量 任务5:平纵组合设计的优劣判断 任务1:纵断面设计指标资料准备 路线纵断面图构成: 路线纵断面图构成: 任务2:纵坡的设计 4.一般情况下山岭重丘区纵坡设计应考虑填挖平衡,尽量使挖方运作就近路段填方,以减少借方和废方,降低造价和节省用地。——即纵向填挖平衡设计。 二、最大纵坡 最大纵坡:是指在纵坡设计时各级道路允许使用的最大坡度值。 影响因素: 汽车的动力特性:汽车在规定速度下的爬坡能力。 道路等级:等级高,行驶速度大,要求坡度阻力尽量小。 自然条件:海拔高程、气候(积雪寒冷等)。 纵坡度大小的优劣: 坡度大:行车困难:上坡速度低,下坡较危险。 山区公路可缩短里程,降低造价。 1. 设计速度为120km/h、l00km/h、80km/h的高速公路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时,经技术经济论证,最大纵坡值可增加1%。 2. 公路改建中,设计速度为40km/h、30km/h、20km/h的利用原有公路的路段,经技术经济论证,最大纵坡值可增加1%。 1.高原为什么纵坡要折减? 在高海拔地区,困空气密度下降而使汽车发动机的功率、汽车的驱动力以及空气阻力降低,导致汽车的爬坡能力下降。另外,汽车水箱中的水易于沸腾而破坏冷却系统。 2.《规范》规定:位于海拔3000m以上的高原地区,各级公路的最大纵坡值应按表4-5的规定予以折减。折减后若小于4%,则仍采用4%。 六、坡长限制 2.最大坡长限制 2.最大坡长限制 七、缓和坡段 八、平均纵坡 1.定义:合成坡度是指由路线纵坡与弯道超高横坡或路拱横坡组合而成的坡度,其方向即流水线方向。 合成坡度的计算公式为: 2.合成坡度指标 当陡坡与小半径平曲线重合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以采用较小的合成坡度为宜。 特别是下述情况,其合成坡度必须小于8%。 ①在冬季路面有积雪结冰的地区; ②自然横坡较陡峻的傍山路段; ③非汽车交通比率高的路段。 例如:某二级公路,有一平曲线半径为250m,超高横坡为8%,该路段纵坡度为4.8%,则合成坡度为 任务3:竖曲线的设计与计算 1.定义: 纵断面上两个坡段的转折处,为了便于行车用一段曲线来缓和,称为竖曲线。 2.竖曲线的作用: (3)竖曲线外距E: 竖曲线外距E: 上半支曲线x = T1时: 3.满足视距的要求: 凸形竖曲线:坡顶视线受阻 凹形竖曲线:下穿立交4. 凸形竖曲线主要控制因素:行车视距。 凹形竖曲线的主要控制因素:缓和冲击力。 3.满足视距的要求: 凸形竖曲线:坡顶视线受阻 凹形竖曲线:下穿立交4. 凸形竖曲线主要控制因素:行车视距。 凹形竖曲线的主要控制因素:缓和冲击力。 (二)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视距长度: 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 设置凹竖曲线的主要目的是缓和行车时的离心力,确定凹竖曲线半径时,应以离心加速度为控制指标 。 任务4:道路逐桩设计标高的计算和测量 变坡点桩号BPD 变坡点设计高程H 竖曲线半径R 2.竖曲线要素的计算公式: 变坡角ω= i2- i1 曲线长:L=Rω 切线长:T=L/2= Rω/2 外 距: 3. 逐桩设计高程计算 切线高程: 2.计算设计高程 K5+000.00:位于上半支 横距x1= Lcz – QD = 5000.00 – 4940.00=60m 竖距 K5+100.00:位于下半支 ①按竖曲线起点分界计算: 横距x2= Lcz – QD = 5100.00 – 4940.00=160m 竖距 K5+100.00:位于下半支 ②按终点分界计算: 横距x2= ZD – Lcz = 5120.00 – 5100.00 =20m 竖距 任务5:平纵组合设计的优劣判断 任务5:平纵组合设计的优劣判断 1.视觉分析的意义 视觉分析:从视觉心理出发,对道路的空间线形及其与周围自然景观和沿线建筑的协调等进行研究分析,以保持视觉的连续性,使行车具有足够的舒适感和安全感的综合设计称为视觉分析。 3.视觉评价方法 二、道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二)平、纵线形组合的形式: (二)平、纵线形组合的形式: 1. 直线与纵断面的组合 (1)平面直线与纵面直线组合(纵坡不变的直线) (2)平面直线与竖曲线组合要素 (凸凹型直线、凹型直线) 2. 平曲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A特种设备相关管理(电梯)考试题库(500题).docx VIP
- 迅达电梯3300和3600资料.ppt VIP
- GRE词汇表红宝书.pdf VIP
- GB 50475_石油化工全厂性仓库及堆场设计规范.pdf VIP
- 2025年电信网上大学智能云服务交付工程师认证参考试题库-下(多选、判断题汇总).doc VIP
- 一种多层豆腐乳发酵架.pdf VIP
- 2013-2022年349药学综合真题(赠送02-12年真题参考复习).pdf VIP
- 2024年新版GB5030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格本.pptx VIP
- AI大模型智算运营运维服务建设方案.pdf
- GB+29448-2022海绵钛和钛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