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设计与中国平面设计的现代意识.docVIP

《新青年》设计与中国平面设计的现代意识.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青年》设计与中国平面设计的现代意识 邹海东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摘要:《新青年》作为一本杂志和重要媒介在中国从传统社会向新社会的转型过程产生了重要作用,围绕《新青年》而展开的书籍设计不但充分表达了杂志本身的精神,而且探索和进行了所谓“现代的”平面设计在方法、形式、美学观和理念上的表达,中国平面设计的现代意识也从《新青年》等一系列具有明显新文化倾向和现代精神意识的公共媒介中传播和发展出来,同时,这也突出的显示了中国平面设计的现代方式从一开始就产生于中国文化的现代方式之中,并且伴随这种现代化的展开而形成利于自身发展的现代系统。 关键词:《新青年》、书籍设计、现代意识 1915年初夏,陈独秀从日本回到上海,亚东图书馆经理汪孟邹为他准备的欢迎餐宴上,陈独秀提出了办杂志的想法,汪孟邹为他推荐了群益书社。9月15日,一本叫《青年》的杂志在上海创刊,后因刊名冲突,1916年9月出版的第二卷开始改名为《新青年》。以后《新青年》杂志在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作用已经反复被各种政治、历史研究所阐释,就本文而言,希望通过对《新青年》的装帧设计中所体现出来的新的设计原则、形式和设计理念,分析中国平面设计发展的现代意识的形成,特别是一种所谓的“现代的”中国平面设计如何通过一本具有典型时代转型特征的杂志的设计而表现出来。 《新青年》的核心在于“新”,这似乎是讨论20世纪初中国问题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陈独秀曾谈到“新青年”与旧青年的区别之处不是因为年龄的问题,而在于心理和生理。“新青年”是“强武有力”、“壮健活泼”、“进取有为”的“新青年”。“新”所具备的启蒙意识和现代特征,以及充满了理性主义精神的实践性被看作是现代价值最重要的发展策略。这也非常直接的反应在这本杂志的视觉设计上,《新青年》未必是最早具有典型现代书籍设计特征的杂志,但是是最早在重要的公众媒介上对于刊名设计进行现代特征明显的设计改革的实践。“从杂志的象征意义上来说,可以认为这是第一本现代美术字设计的重要杂志。”同时,因为这本杂志的影响力,它在视觉设计上所采取的策略和进行的实践演变成早期中国平面设计的现代性的一种最重要的方案。 新文化运动旗手陈独秀和他的《新青年》发展出了全新视觉设计,第一版创刊《青年》就脱离了传统杂志封面设计的方法,封面采用图文结合的设计方式,上部是一组比肩而坐的青年人图像,下部右边靠页边的位置采用了“青年杂志”刊名,红色的文字,字形发方整,横竖笔画宽度几乎一致,与传统汉字相比,整个框架结构、字形特征具备更加明显的现代特征,理性和构成意识开始出现在作为刊头字体设计中。这种设计也吻合了陈独秀为杂志确定的方向,他在创刊号的《敬告青年》一文中写到:“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澂 《新青年》的装帧设计开启了中国平面设计的现代意识,我们并不是因为这本杂志内容和精神上现代特征而将之简单的叠加到对中国现代平面设计的把握中。《新青年》的设计无论是在设计理念上,通过简洁来强调一种力量感和速度感,表现陈独秀对于“新青年”的“新”的特征的理解;在版式设计上,也突破了传统形式上的纵向排列,而采用横向排列方式,和20世纪初整体的新文化运动具有一致性。《新青年》创办时期,因为新文化运动而批评时政导致了30余家报刊被查封,16位记者、编辑或被判刑,或被枪杀。《新青年》避免直接谈政治,而是在讨论新文艺、新伦理和新思想,在视觉形象上通过新设计来直观展现这些新价值。 “新的形”、“新的色”也体现了一种现代意识萌动的中国平面设计发展趋势,红色和黑色这两种在西方现代主义平面设计中被反复使用的经典“现代色”被运用于表现新青年的时代精神。在后来鲁迅倡导和实践的一系列书籍设计作品中,比如《呐喊》、《奔流》、《艺术论》等也体现了这种现代感很强的设计原则,“过去所出的书,书面上或者找名人题字,或者采用铅字排印,这些都是老套,我想把它改一改,所以自己来设计。”《奔流》的封面设计中,字形笔画通过设计巧妙相连,并处理成封面等宽的尺寸,形成一种“新的形”,《呐喊》中,标题压地的黑色方块和红色封面形成强烈对比,充分表达书名的含义。在陶元庆的展览上,他写道“以新的形,尤其是新的色来写出他自己的世界,而其中仍要中国向来的魂灵——要字面免得流于玄虚,则就是‘民族性’”。鲁迅在20-30年代开始介绍西方现代主义艺术、设计到中国,特别是立体主义、未来主义和构成主义,对于构成主义大师塔特林(Tatlin)、亚历山大·罗德钦科(Rodchenko)、埃尔·李西茨基(El Lissitzky)的设计和思想进行了专门的介绍。“立体派和未来派,也传入而且盛行于俄国······十月革命时,是左派全盛的时代,因为在破坏旧制——革命这一点上,和社会革命者是相同的······构成主义上并不永久不变的法则,依着其时的环境而将各个新课题,

文档评论(0)

docin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