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教育评价的大学拨款制度
摘 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和政府财政支出下降,其矛盾日益突出。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措施,调整政府的款项划拨。我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后,也出现了上述问题。针对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需求压力巨大、规模迅速扩张、投入不足等诸多矛盾,引入教育评价机制,以期改善大学拨款制度。
关键词:教育评价,大学,拨款制度
高校扩招引来了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各高校面临着需求压力增大,但投入却严重不足的尴尬局面。为进一步改善这一局面,政府不断加大对高校的经费投入力度,但效果并不明显。在大学拨款方式改革中,将拨款置于评价的基础之上,这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改革和发展方向,但也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难题。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必然引起资金投入的不断加大。但资金的投入是否合理,是否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这仍然需要商榷。为了保证政府的有限资金能够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发挥更大的效益,要求我们尽快建立基于教育评价的大学拨款制度。
一、我国大学拨款制度的演变
1.“基数+发展”的大学拨款制度(1949年—1985年)
“基数+发展”的拨款模式,是基于高校前一年的需求情况,并适当考虑当年的变化情况的一种拨款方式。这种经费分配模式简明易行,在当年高校数量少的情况下,有利于配合政府对高校实施集中的财政管理,但由于缺乏相对透明、公平的竞争机制,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后果,导致成本花费越高的高校获得的经费越多,对高校有效地控制成本和有效地提高经费使用率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2.“综合定额+专项补助”的大学拨款制度(1986年—2002年)
这种拨款模式将高教经费分成两部分:基础部分是“综合定额”,通过在校生数乘以生均拨款额得出;另一部分是“专项补助”,主要有财政部和教育主管部门根据高校的特殊需要,为高校提供的专项经费。该种发展模式相比较“基数+发展”的发展模式,其优势在于扩大了高校使用经费的自主权,并且考虑到学校的特殊需要,在提高高校经费使用效益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应看到其劣势的存在。首先,它和“基数+发展”模式相似,都是以前几年的经费开支情况为拨款的主要依据来确定各高校经费的需求量,在客观上就承认了其合理性,掩盖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其次,这种拨款方式过于简单,既不能体现高校之间的差别,也不能体现经费支出的有效性;最后,该模式把在校生人数作为拨款的主要依据,因而不可避免地造成了高校的盲目扩招和高校之间争夺生源的情况出现。
3.“基本支出预算+项目支出预算”的大学拨款制度(2002年—)
国家预算方式的变革,使得大学拨款制度也相应的发生了变革,由“综合定额+专项补助”向“基本支出预算+项目支出预算”转变。基本支出的经费包括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两部分,是大学为保障其完成日常工作任务的基本支出。2001年起,基本支出试行定额管理,人员经费支出又过去的只以学生人数为唯一参照依据改成按照教职工人数、离退休人数核定,日常公用经费按照学生人数核定。项目支出经费是大学为完成其事业发展目标或特定的科研任务,在基本支出经费之外的预算经费。但是,我们不难看出,“基本支出预算+项目支出预算”,在拨款方式上,并没有脱离前一种拨款模式的阴影,基本是前一种模式的复制。仍具有“综合定额+专项补助”的绝大多数缺陷。实际上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仍是“综合定额+专项补助”。
二、我国大学拨款制度存在的主要缺陷
通过对我国大学拨款制度演变的分析和梳理,我们看出,各个时期制定的大学拨款制度基本是符合当时的国情的。但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大学基本上是通过国家拨款而进行运作的,所以存在一些缺陷。
第一,以学生人数作为主要参数的拨款形式,很大程度上导致某些高校为追求更多经费而盲目地扩大招生规模,各种基建项目仓促上马,高校的师资结构却没有得到优化。教师本身的教学科研水平也没有得到提高,从而严重影响高校的教学和科研质量,使高校沦为名副其实的“寄宿学校”。在这种状况下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从个人层面上来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从社会层面来讲,大量毕业生无法就业,留滞社会,从而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造成大量低质量毕业生留滞与社会需求无法满足的恶性循环。
第二,过于单一的拨款方式,不能清楚地反映高校的实际成本。由于制度本身的问题,从而造成与高校实际需求的脱节。高校不能客观地呈现自身的实际需求,而制度本身也无法衡量每所高校的实际需求。这样就造成高校之间盲目竞争,并在办学模式上趋向于统一化,从而造成恶意竞争。
第三,现行的拨款体制基本没有引入评价机制。近段时期,虽然我国也在积极地借鉴学习国外拨款体制的成功经验,但总体来看,在引入绩效指标方面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客观地将大学拨款制度与大学绩效相挂钩,也没有建立起有利于高校提高效率的拨款体制。
三、基于教育评价的大学拨款制度
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