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就业空间分布的城市居民通勤成本对住房需求的影响
——从“空间不匹配”假说的视角
高鋆1 虞晓芬1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学院,浙江杭州310023)
摘要:利用通勤成本与住房成本的理论均衡关系,实证分析杭州居民通勤成本对住房需求的影响,结果显示,通勤时间每增加1分钟,住房单位成本就相应地下降0.3%,可见杭州“空间不匹配”有存在的可能性。进一步对通勤时间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居住区位偏好、接送小孩、家庭成员的通勤时间都会影响个人通勤时间,因此,通勤时间的长短不能直接作为居住与就业空间不匹配的判定标准,但如何剥离其他因素的影响以建立空间不匹配的判定标准仍有待后续研究。
关键词:通勤成本;住房成本;空间不匹配
The Influence of Urban Residents’ Commuting Cost to Housing Demand Based on the Employment Space Distribu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tial Mismatch Hypotheses
GAO Jun1 YU Xiaofen1
(1. Colleg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23, China )
Abstract: This paper empirically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urban residents’ commuting cost to housing cost. The results shows that housing cost will decline 0.3%, once commuting cost increasing 1 min, which is evidence to the possibility of Spatial Mismatch Hypotheses’ existence. By analyzing the influence factors to commuting time empirically, we find that people’s preference to residential locations, child shuttle, commuting time of other family members will effect one’s commuting time. So it is not a correct way to comment spatial mismatch or not only by the long commuting time. But how to exclude the other factors to gain the criteria to SMH is still a big problem that needs more research.
Key words: Commuting Costs; Housing Costs; Spatial Mismatch
第一作者:高鋆(1985年2月17日),女,浙江湖州人,浙江工业大学经贸学院在读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不动产投资、城市经济学。电子信箱:shangxuan0217@163.com
1 引言
居住空间和就业空间是城市居民日常活动的主要载体,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影响城市布局结构和居民行为决策的重要因素,通勤作为纽带,被众多学者用来解释两者之间的这一关系。而由Kain在1968年提出的“空间不匹配”假说(Spatial Mismatch Hypotheses)首次从黑人劳动力就业障碍的角度为上述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解读渠道。他指出,大规模产业转移(工作岗位的郊区化)和种族隔离是造成内城黑人失业率高、收入水平低和出行成本高的主要原因[1],即内城黑人的就业障碍是美国城市居住与就业空间关系的现实表征。此后,国外的相关研究把该理论视为居住与就业空间关系及由此产生的弱势群体就业障碍的合体,都旨在解决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内容涉及假说的检验[2,3]、不匹配程度的度量[4]、城市空间结构模型的构建[5,6]、人口迁移和产业转移对空间匹配的影响[7]以及如何解决就业障碍的政策性研究[8]等。相比之下,国内的相关研究更侧重于利用该理论所反映的居住与就业空间关系来解释现行城市规划、城市发展模式的弊端,或通过这些弊端在居住区位选择、个人就业决策、住房需求等方面对居民造成的影响来检验该假说在中国成立与否,有关弱势群体就业问题[9]的成果相对较少,具体的分析方法也仍以城市居民通勤为主。
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A特种设备相关管理(电梯)考试题库(500题).docx VIP
- 迅达电梯3300和3600资料.ppt VIP
- GRE词汇表红宝书.pdf VIP
- GB 50475_石油化工全厂性仓库及堆场设计规范.pdf VIP
- 2025年电信网上大学智能云服务交付工程师认证参考试题库-下(多选、判断题汇总).doc VIP
- 一种多层豆腐乳发酵架.pdf VIP
- 2013-2022年349药学综合真题(赠送02-12年真题参考复习).pdf VIP
- 2024年新版GB5030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格本.pptx VIP
- AI大模型智算运营运维服务建设方案.pdf
- GB+29448-2022海绵钛和钛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