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婚恋诗.ppt

  1. 1、本文档共10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诗经》 第一节 《诗经》的编订与体制 一、《诗经》的名称 二、《诗经》的结构与分类 三、《诗经》的作者和年代 四、《诗经》的结集与流传 一、 《诗经》的名称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上自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下迄春秋中叶(前6世纪)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另在小雅中有六篇“笙诗”,《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有目而无辞。 《诗经》在先秦通称《诗》或《诗三百》,《庄子·天运》始以《诗》与《书》、《礼》、《乐》、《易》、《春秋》并称《六经》。《荀子·劝学》提及《始乎诵经》,《诗》亦列入其中。 正式被官方确认为“经”,则大约在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置“五经博士”之后。 二、《诗经》的结构与分类 《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 “风”为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五国风,160篇。 “雅”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 74篇。 “颂”40篇,其中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关于“风”的解释 关于“雅”的解释 关于颂的解释 三、《诗经》的作者和年代 《诗经》中各篇诗歌的作者,绝大部分都已不可考。这是因为那些民歌多属民间集体创作,最初在人民中口耳相传,在流传中又不断有所加工、修改,根本无所谓是哪个人的作品。 至于一些贵族文人的作品,除少数在诗中偶尔留下名字外,大多数也无作者可考。汉代《毛诗小序》解释各篇诗歌时,往往把诗都说成是某王、某妃、某公以及其他历史人物所作,如说《关睢》、《葛覃》、《卷耳》是周文王的后妃作的,《七月》、《鸱鴞》、《东山》是周公旦作的,等等(据《毛诗序》署名作者名的作品计三十五篇)实际上多是不可靠的。 只有个别作品,因为特殊记载,又考之诗歌内容是可以确认,如《鄘风·载驰》是许穆夫人所作。[《小雅·节南山》家父作诵;《大雅·崧高》吉甫作诵;《小雅·老伯》寺人孟子作为此诗] 《诗经》中各篇作品的年代,也难以具体指明,根据它们所反映的内容和作品风格等,现在也只能划一个大致轮廓。 《诗经》中诗篇的时代,应上起西周初,下至春秋中叶。 “周颂”时代最早,产生于西周初年 《大雅》的大部分诗也是西周初的诗,小部分产生于西周后期, “小雅”和“国风”的少量作品产生于西周初年,大部分产生于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 “鲁颂”是周平王东迁以后的作品。“商颂”的时代尚有争论,一般认为是东周宋国的作品。 四、《诗经》的结集与流传 1、关于《诗经》的结集有: “采诗说” “献诗说” 1)、“采诗说” 关于《诗经》的编纂问题,诗三百篇本身和先秦古书中都没有明确的记载,至汉代的历史学家则提出关于周代时有“采诗”制度的说法。 班固《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统治者采诗的目的除了要考察人民的动向,了解施政的得失,以利于他们的统治以外,还有搜集乐章的需要。按照当时制度,举凡在一切祭祀、朝会、征伐、狩猎、宴庆等场合,都要举行一定的礼仪,在举行各类仪式、礼节的时候,就要配合演奏乐章,朝廷中专门设有乐官“太师”等,乐官的职务就是专门负责编制和教演各种乐曲,供各个场合使用,乐师们要收集流传的一些民间乐歌作品。《诗经》中的民歌便是通过采诗的渠道收集来的。 2)、“献诗说” 《诗经》中的颂诗和贵族文人所作的政治讽谏诗,通过“献诗”的渠道而汇聚到当时朝廷中来。 根据《国语·周语》记载周王朝是有让公卿列士,即贵族官员和文人献诗的制度的,所谓“天子听政,使公卿事于列士献诗,瞽史献书……”从诗经中的一些作品看,“献诗”也是存在的。 《大雅·民劳》:“王(指周厉王)欲玉女,是用大谏。” 《小雅·节南山》:“家父(周幽王时大夫)作诵,以究王讻。” 《大雅·嵩高》:“吉甫(即尹吉甫,周宣王时大臣)作诵,其诗孔硕”等等, 说明公卿列士献讽谏诗或歌颂诗的事是存在的。专门用于祭神祭祖的《颂》诗,当时巫(掌管祭祀的神者)史等有关职官奉命制作的。 2、关于《诗经》的整理和编订 最早提及的是汉代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这就是孔子删诗说, 从宋代开始,许多学者进行考证,提出反对意见。[从唐孔颖达,宋朱熹到清代学者都以为不可信,如果删去十分之九的诗,则古籍中所见的逸诗不应如此寥寥。]据《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吴公子季礼游鲁观周乐,鲁国的乐工为他演唱《风》、《雅》、《颂》,而编排的次序和篇目与今本《诗经》差不多一样,而当时孔子还不满十岁,今本《诗经》根本不可能是由孔子之手删定的,另外,孔子自己及其弟子门人都从没有说过孔子有“删诗”的事。因此,孔子删诗说并不可靠。 3、《诗经》

文档评论(0)

精品文档专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