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黄瓜幼苗侵染性病害即黄瓜猝倒病和黄瓜立枯病,都为真菌性病害。近几年在黄瓜苗期连续大发生,据统计幼苗死亡率高达80%。黄瓜猝倒病是由鞭毛菌亚门腐霉属侵染引起的。大量发生时,出土不久的幼苗最容易发病,发病时茎基部有水渍状病斑,后病部变淡褐色,病斑迅速扩大,绕茎部一周,病部干枯缢缩成线状,至幼苗子叶尚为绿色即倒伏死亡,严重影响黄瓜苗生长发育和产量[1]。黄瓜立枯病是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的立枯丝菌核侵染引起,多发生在幼苗中期或中后期,主要危害茎基部,被害的幼苗,茎基部出现椭圆形成暗褐色的病斑,稍凹陷,扩展后环绕茎一周,病部逐渐缢缩干枯;开始幼苗呈萎蔫状,严重时,直立枯死,导致严重减产或失收[3 ]。本文分析了黄瓜幼苗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
1 发生规律
黄瓜猝倒病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在没有适宜寄主时,也能以菌丝体在土壤腐殖质中营腐生生活,可存活2-3年。第二年春,遇到条件适宜时,卵孢子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或直接长出芽管侵入寄主,主要靠雨水、灌溉水或苗床土壤中水分流动等传播到种子或幼苗上,侵染种子或胚芽,造成烂种、烂芽,或直接侵入未栓化的幼茎基部,引起幼苗猝倒、死亡。另外,施用带菌的粪肥、使用带菌的农具也能传播病菌。病菌侵入寄主以后,菌丝又在细胞间扩展,最后在病组织中产生卵孢子越冬,如此循环[3]。
黄瓜立枯病病菌以菌核和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此菌腐生性比较强,在土中可存活2-3年,病菌主要通过雨水或灌溉水和带有病菌的土壤、农具及人、畜活动等进行传播蔓延;也可以通过病残体沤肥,或未高温处理直接喂牲口,起粪肥施到地里,病菌随粪肥传播菜田中。病菌是从幼茎基部伤口侵入,或菌丝直接穿透寄主的表皮而侵入,引起病害发生[3]。
2 大发生原因
2.1 温湿度
病菌对温度的适应范围限度宽。立枯病的丝菌核在13-42℃中均可活动,但发育适温是24℃左右,喜欢高湿。而猝倒病在10-30℃均可生长,低于8℃以下,高于30℃则受限制;湿度大时,幼苗发病,并很快形成发病中心,蔓延扩展,发病严重。土壤湿度大是诱发病害的重要因素。
2.2 栽培条件
浇水过多、床土过湿、播种密度过大、间苗又不及时、发病重;土壤板结、黏度大、通气不好,发病亦重;或气温忽高忽低,管理又跟不上,肥料又不足,苗长势弱,加上通风不良、湿度大,均利于病害发生发展,发病严重。
2.3 种子质量
如果种子质量差,播后发芽势弱,造成幼苗出土后长势不好,幼苗容易发病。
2.4 防控质量差
2.4.1 用药不科学,防治不到位
一些地区生产上使用不允许使用的农药,比如:甲胺磷、对硫磷(1605)、甲基对硫磷(甲基1605)、久效磷、磷胺、水胺硫磷、增效甲胺磷、甲基异柳磷、喹硫磷、地虫磷、氧化乐果、速扑杀、呋喃丹、灭多威、涕灭威、三氯杀螨醇、普特丹、杀虫脒、杀虫威、磷化锌、磷化铝、氰化物、氟乙酰胺、氯化苦、砒霜、汞制剂、苯线磷、溃疡净等,造成发病率高,甚至难以遏制。
2.4.2 用药质量不高
用药时期不准、水量不足、剂量偏差、施用技术不当、部位不对等均能影响防治效果。
2.4.3 自然控制作用弱化
过分依赖化学农药, 长期使用甲霜灵、乙磷铝; 拌种双、甲基立枯磷、福美双三唑磷、甲胺磷、锐劲特等农药,大量杀伤益虫,以致益虫难以查见,土地的自动恢复能力减弱。
2.4.4 化肥使用严重过量
瓜农大量使用化肥,致使土地富营养化,土壤板结等现象出现,不利于黄瓜苗的生长。
3 防治措施
针对幼苗侵染性病害的发生特点,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强化宣传发动,适时组织开展防治总体战。
3.1 技术措施
3.1.1农业防治
其实质是预防侵染病害发生,为侵染病害防治的基础。选择适宜的品种:适宜当地气候、设施和栽培季节的品种;选择优良的品种:具有良好的抗病性,在适宜的品种中尽量选择较抗病的品种;选择优良的种子:不带病菌、成熟饱满的种子;培育无病虫壮苗:进行种子消毒,育苗场所要在使用前消毒,减少病原菌和害虫,营养土既要通气、有足够的营养还要无病菌和害虫,加强幼苗期管理,嫁接育苗;改善栽培场所:优化保护地结构,轮作与换土,清洁田园,土壤与棚室消毒,深耕晒垡,科学施肥;其他农业措施:地膜覆盖,植株调整,中耕除草。
3.1.2 生态防治
通过调整栽培场所的温湿度等环境条件,创造出有利于瓜苗生长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从而达到预防与控制病害发生的防治方法。温湿度的调控控制好,通过温度因子限制病菌的生长,调节湿度使其不能达到发病湿度;植株微生态调控:通过喷施化学药剂,改变植株表面微环境,使植株呈偏碱性,从而抑制病原菌生长和侵染。常用化学药剂为2%小苏打500倍液等
3.1.3 生物防治
利用生物或生物药剂来防治病害的方法。施用生物药剂,包括细菌、病毒、抗生素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DB4403T 586—2025《动物诊断X射线装置辐射安全与防护要求》.pdf VIP
- (正式版)D-L∕T 1701-2017 隔离开关及接地开关状态评价导则.docx VIP
- 2023年四川成都外国语学校自主招生数学试题真题(含答案详解).docx VIP
- 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变电工程土建分册)2022版.docx VIP
- 厂房物业管理合同范本5篇.docx VIP
- 图解躯干按摩-杨中元.pdf VIP
- 美国陶氏SILASTIC™ LCF 8420 BinderTDS英文技术数据表(物性表).pdf VIP
- 2025年中信银行招聘笔试真题及答案(可下载).doc VIP
- 电信5g智慧井盖解决方案课件.pptx VIP
- 门锁安装手册.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