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2项目概况
1.2.1.项目名称.项目定位
项目目标为在本地区兴建一座占地面积达350亩,以繁育水禽、涉禽、湿地植物为特色,以亲水、赏鸟为独特游憩风格,展现南沙“曲水芦苇荡,鸟息红树林,万顷荷色美,人鸟乐游悠”3.项目地点广州市南沙区万顷沙镇涌湿地这一概念在狭义上一般被认为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广义上则被定义为“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湿地是地球上有着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按照广义定义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有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强大的的生态净化作用因此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湿地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环境下,生长着很多湿地的特征植物。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离不开湿地,因此湿地被称为“鸟类的乐园”。湿地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它像自然界的任何事物一样,永远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生态系统退化是系统内组分及其相互作用过程发生的不良变化,是系统的逆向演替,从而导致其功能退化和系统的不稳定性。湿地在面积丧失和景观破碎化加剧的同时,由于水源补给的减少和水质恶化,亦发生不良变化,表现在湿地资源衰退、湿地功能弱化或消失等。
湿地是目前受到威胁最大的生态系统。由于湿地被开垦与改造、污染、生物资源过度利用、泥沙淤积和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导致湿地不断退化和消失,生物多样性锐减,水土流失加剧,水旱灾害频繁,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我国湿地资源十分丰富,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掠夺性开发和不合理利用、淤积、污染、过度排水等导致湿地面积和资源日益减少,功能和效益下降,生物多样性丧失。湿地的减少和功能退化,不仅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不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而且江河湖泊水质恶化和可利用淡水资源的减少也直接威胁到我国水资源供给安全,进而影响到整个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近年来我国洪涝、干旱、赤潮、沙尘暴、荒漠化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与许多湿地消失和退化密切相关。例如,1998 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共溃决堤2000 多个,淹没耕地283万亩,受灾人口253 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洪水灾害的发生与洞庭湖、鄱阳湖等湖泊湿地面积的锐减有很大的关联性。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论证,盲目地无节制地开垦和围垦湿地、湿地排水和城市扩张,使湿地岌岌可危,天然湿地正面临消失的危机。据统计,20 世纪后半期,我国已有50%的滨海滩涂湿地不复存在;全国约有13%的湖泊已经消失。国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国家林业局专门成立了“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负责推动湿地保护和执行工作。截至2009年11月,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已达3处。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东海丰公平大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广东惠东港口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理位置优势
南沙湿地南沙地区位于广州市南端,东邻狮子洋,西临洪奇沥水道,南濒珠江入海口。总面积597.9 km2,其中陆地面积336.5 km2,水域面积261.4 km2。区内水网密布,河涌纵横,有蕉门、洪奇沥等重要水道,有漫长曲折的海岸线和围垦地,形成类型多样、面积广的湿地。南沙地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1.9℃,年平均降水量1600 mm 左右,由冲积平原、丘陵台地和海岛组成。冲积平原主要是由珠江口携带的的冲积土,丘陵台地多为低丘。水网密布,河道纵横,沿河口有丰富的潮涧带滩涂湿地,同时南沙珠江口许多处都保留着一定面积的红树林湿地,为鸟类栖息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
南沙湿地处于北回归线的南侧,珠江口的主要出海口,同时又处于我国东部沿海的过渡地带,有广阔的滩涂湿地,数量众多的候鸟在此路径、停留或越冬。因此,南沙湿地珠江口是中国三大候鸟迁徙路径之一,即东部候鸟迁徙区,每年有几万只候鸟在此越冬或停息。是广州市唯一的鸟类重要的迁徙路线和越冬场所,地理位置对鸟类保护来说十分重要。
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南沙湿地的发展方向,必然要与环境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道路,发展生态旅游业,恰如其分的利用这一地理区位优势。
2.2.2.鸟类资源丰富
据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常虹教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彭友贵教授调查,广州南沙地区鸟类95 种,隶属15 目、34 科、68属,其中东洋界种类44 种,古北界种类41 种,广布型种类10 种,冬候鸟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