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矿采区设计说明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摘 要 本设计采区为新兴煤矿四采区通风设计,本设计采区走向长度为2100m。采区范围内的主要地质构造为单斜,采区内共有可采煤层2层,60#煤层平均倾角17°,煤层平均厚度为1m;67#煤层平均倾角16°,煤层平均厚度为1m。工作面长190m,分4个区段8个工作面。 结合新兴煤矿的地质条件,煤层赋存情况,矿井生产系统以及整个矿井的瓦斯涌出情况,确定了该矿的工作面通风系统为U型通风方式,采用上行风通风,掘进采用压入式通风,局部风机FBD-NO.45/11 型号局部风机。选择柔性风筒,直径为1000mm。计算出采煤工作面风量459.6m3/min,掘进工作面风量为169.5m3/min,整个采区需风量2059.71m3/min。 关键词:回风上山;通风系统;煤层;风量 目 录 摘 要 1 目 录 2 1 采区概况 4 1.1 地质说明书 4 1.1.1 采区境界、范围 4 1.1.2 采区储量 4 1.2采区地质说明书 4 1.2.1 地质构造情况 4 1.2.3 水文地质情况 4 1.2.4 瓦斯涌出情况 5 1.3 工作面设计 5 2 采区通风系统 7 2.1 采区通风系统选择 7 2.1.1 确定采区通风系统原则 7 2.1.2 采区上山通风系统选择 7 2.2 采煤工作面通风系统 8 2.2.1 采煤工作面通风系统的基本要求 8 2.2.2 采煤工作面的通风系统选择 8 2.3 采区内各巷道布置及断面选择 9 2.3.1 巷道布置 9 2.3.2 主要巷道布置断面选择 10 3 掘进通风 16 3.1 局部通风系统的设计原则 16 3.2 局部通风方法 16 3.3 局部通风机设计 16 3.4 局部通风机的选型 18 4 采区风量计算与分配 19 4.1 采煤工作面风量计算 19 4.1.1 按气象条件计算 19 4.1.2 按照瓦斯涌出量计算 20 4.1.3 按工作面人员数量计算 20 4.1.4 按风速进行验算 21 4.2 掘进工作面风量计算 21 4.3 硐室及其它地点需风量 23 4.4 井下其它巷道需风量计算 23 4.5 采区总风量 23 4.6 采区风量分配 24 4.6.1 风量分配原则 24 4.6.2 风量分配方法方法 25 4.7采取通风系统 27 4.7.1 通风系统网路图绘制原则 27 4.7.2 通风系统网络图 27 5通风设施的设置 28 5.1 设计原则 28 5.2 质量要求 28 6 安全技术措施 29 6.1 防尘措施 29 6.2 瓦斯灾害防治 29 6.3 矿井防灭火 29 6.4 矿井防治水 30 7 结论 31 1 采区概况 1.1 地质说明书 1.1.1 采区境界、范围 本区工作面位于一水平中部四区,西自断层开始,东至设计停采线结束,南从-450标高开始,北至-150标高结束,工作面走向长2100m,倾斜长194m,平面积3280m2本工作面由普采二队正在进行工作,冒落充分,块度不大。 1.1.2 采区储量 表1.1采区储量 工作面要素 分层设计回采率 走向 倾斜 采高 可采量 2100m 1340m 1.0m 267万吨 90% 1.2 采区地质说明书 1.2.1 地质构造情况 新兴矿区煤系地层属上侏罗统鸡西群含煤地层,主要由城子河组上部和穆棱组下部组成。根据岩性特征和含煤性,本矿区的地层主要在城子河组第五段和第九段之间。 1.2.2 煤层赋存情况及顶底板岩性 本区60煤层赋存相对稳定,煤层整体走向近南北,倾向东西,厚度最大2m,最小1.5m,平均厚度1.7 m,煤层厚度一般在1.7m左右,煤层倾角15°~20°,一般为17°。 表1.2 煤层特征 煤层 煤层厚度(m) 煤层倾角(°) 煤层结构 稳定性 平均 最小 最大 60# 1.7 1.5 2.0 15~20 较简单 较稳定 67# 1.7 1.5 2.0 15~20 较简单 较稳定 1.2.3 水文地质情况 1)井田内含水层 第四系含水层:主要分布在本区北部和西部七台河两侧,呈条带状分布。七台河冲积层宽约1500m,厚度约10m,其中含水层厚约6m,岩性主要为灰-灰绿色砂岩和碎石,分选不良,微含粘土胶结,粒径一般为10-40mm,大者可达100mm,成份主要是安山岩、石英岩和砂岩,多呈棱角状或半圆状。 66-72#煤层间含水砂岩层,主要由粗砂岩、含砾粗砂岩组成,厚度70m左右,据钻探抽水资料,渗透系数为2.89m/d,单位涌水量为1.02L/sm。由于分布在七台河河床下,补给条件很好,故对矿井充水影响较大,如五

文档评论(0)

企管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