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相全桥逆变器单周期控制技术研究开题报告.docVIP

单相全桥逆变器单周期控制技术研究开题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单相全桥逆变器单周期控制技术研究 课题性质:理工类科研 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电子2班) 年  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2年 3 月 16 日 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随着当代电气技术的逐步发展,一些控制技术和控制方法应运而生,种类繁多的控制方法面对目前高速发展的社会逐步遭到科技领域的延伸以致淘汰。目前需求的具备高精度、高稳定性、高速度与抗干扰能力的控制技术逐步浮出水面。就在20 世纪90 年代初,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K.M.Smedley 博士提出一种大信号非线性控制理论方法———单周控制理论(One Cycle Control),它是在开关放大器的PWM控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突出优点无论在稳态还是在暂态情况下,都能保持受控量的平均值恰好等于或正比于控制参考信号,即能在一个周期内,有效地抵制电源侧的扰动,既没有静态误差也没有动态误差,动态响应快速,对输入扰动抑制能力强。开关变换器是脉冲式的非线性动态系统,大多数采取的控制方案是首先通过线性化控制方程逼近这个非线性动态系统,然后再采用线性反馈技术进行控制。这种方法限制了开关非线性系统的功能。而单周控制没有这种限制,因而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也成为了学者们研究的热点 单周控制与其它现有PWM控制方法相比,结构简单、响应速度快、稳定性好可适应高精度、高速度和高抗干扰的控制要求单周控制已在DC-DC变换器、功率因数校正、有源电力滤波器、逆变器、开关功率放大器、不间断电源、交流稳压电源、静止无功发生器以及功率放大和光伏电源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等方面得到应用。在国外,有公司开始致力于将单周控制模块化并投入到商业运营。 。根据单周控制原理,用两个积分器交互工作解决了积分器的复位问题;再用增加直流偏移量解决实际电路中遇到的电压测量问题。对于逆变电路而言,提高直流电压利用率可以提高逆变器的输出能力,减少逆变器开关的动作次数,就能减少开关损耗。 1—4周:相关文献阅读,完成了英文文献翻译工作 5—8周:掌握单周期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单相全桥逆变器中 9—12周:控制系统软硬件设计,熟练使用psim仿真软件 13—16周:仿真研究,结果获取,画主电路图 17—18周:撰写毕业设计报告书 五、主要参考文献: 【1】Zongbo Hu,Bo Zhang ,Weihua Deng .Feasibility study on one cycle control for PWM switched converters,Power Electronics Specialists 2004,IEEE 35th Annual,June 2004 ,vol.5no.1 , pp :3359-3365. 【2】R S.Lai and IC D.T Ngo.A PWMMethod for Reduction of Switching Loss in a Full-Bridge Inverter.IEEE APEC. pp:122·127,1994. 【3】Guan-Chyun Hsieh and Chien·Ming Wang One-Cycle Controlled Half-Bridge Series-Resonant DC to AC Inverter with Reduced Conduction Loss.IECON proceedings,pp:786-791,1997 【4】李宏 电力电子技术导论 江苏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1,(3):5—8 【5】李泽元 21世纪的电力电子技术 电信技术,1999,(11):1.3 B.K Bose.PowerElectronics-A TechnologyReview.Proceedings of IEEE,1992,80(8):l303一1334 【6】J.C.Read.The Calculation of Rectifier and Converter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Journal of IEE,1945,92(2):495—590 【7】王兆安,刘进军 电力电子装置谐波抑制及无功补偿技术的进展电力电子技术,1997,31(1):100—104 【8】王兆安,刘进军 谐波抑制和无功补偿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I)G(E36-38 40-41 4-5 【9】张纯江,张秀红,赵清林 单周期控制单

文档评论(0)

嫣雨流纱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