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文综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文综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文综“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 (2008·单科)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 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 国与国的关系 D. 夷夏关系
7.(2009·单科)(14分)下表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
组别 材料 结论
东汉组 史料记载,东汉桓帝是中国第一位实行道教及佛教教化政策的帝王,他也支持翻译佛经和其他佛教活动。
——据古正美《从天王传统到佛王传统》 佛、道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
宋代组 游酢和杨时去拜访老师程颐,程颐正用佛家打坐法瞑目而坐。游、杨二人遂恭敬地站在其身旁,等候良久,直到程颐发觉。
——据朱熹《近思录》 中国古代有尊师传统。
晚清组 孙家鼐建议京师大学堂应“以中学(中国传统学术与政治思想)为主,西学为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据孙家鼐等《议复开办京师大学堂》(1896年) 这份奏折中,孙家鼐认为中学比西学重要。 请回答:
(1)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从材料可以直接推导出来的?(1分)
(2)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不能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的?你认为应补充怎样的材料或者修改成怎样的结论,才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若修改结论,不得照抄材料)(5分)
(3)本堂课的主题是“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请结合所学知识,紧扣主题,重新分析各组的材料,建立材料与主题的联系,说明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在东汉、宋代、晚清三个时期的变化。(8分)
三、单元概述:
中国传统思想的源头起源于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这一时期形成的儒家学说经过西汉董仲舒的官方化、神学化改造,被汉武帝所接受,从此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魏晋至隋唐时期,儒家学说与佛教、道教相互吸纳渗透,形成“三教合一”的潮流,至宋明时完成了理学化过程,逐渐发展为官方哲学。明清之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再次发生嬗变,形成了一股进步思潮,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当时的专制统治。
四、复习纲要:
五、复述内容: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六、重难点突破:
1、汉代以来,儒学长期焕发出生命力并为统治者所接受的主要原因?
2、近代以来,伴随中国社会的剧变,孔子是如何走下神坛的?
3、如何认识当代中国和世界兴起的孔子热和儒学的现代价值?
4、以孔子和苏格拉底为代表的东西方思想有何异同。
5、明清之际思想批判与启蒙思想的比较。
【文献资料】
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
汉代
宋明
明清之际
百家争鸣
儒学产生
儒道墨法(代表人物、主张)
孔子孟子旬子(主张、思想差异)
影响
特点
董仲舒的新儒学(概念、主张、特点)
影响
心学
理学
理学的代表人物、主张、求理方法
心学的代表人物、主张、求理方法
概念、特点、影响
李贽的异端思想(主张)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
原因、影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复习教案21.doc
- 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复习教案22.doc
- 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复习教案23.doc
- 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复习教案24.doc
- 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复习教案25.doc
- 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复习教案26.doc
- 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复习教案27.doc
- 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复习教案28.doc
- 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复习教案29.doc
- 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复习教案30.doc
- 2012届高三历史复习纲要 专题十 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doc
- 2012届高三历史复习纲要 专题十八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
- 2012届高三历史复习纲要 专题十二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与实践.doc
- 2012届高三历史复习纲要 专题十九现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教事业的发展.doc
- 2012届高三历史复习纲要 专题十六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外交与国家统一.doc
- 2012届高三历史复习纲要 专题十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
- 2012届高三历史复习纲要 专题十三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发展与调整.doc
- 2012届高三历史复习纲要 专题十四 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与趋势.doc
- 2012届高三历史复习纲要 专题十五 西方近现代科技文学艺术成就.doc
- 2012届高三历史复习纲要 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