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及其“三传”所见建筑原则探析.docVIP

《春秋》及其“三传”所见建筑原则探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春秋》及其“三传”所见建筑原则探析   今本《春秋》是春秋时期诸国史中唯一的幸存者,一般认为是鲁国史官的集体创作,孔子晚年曾对此进行过修订。作为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它以鲁国十二公为顺序,记载了公元前722年(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81年(鲁哀公十四年)共242年间以鲁国为主的周王朝时期的历史,史学家也因此把这一时期称为春秋时期。但《春秋》纪事简略,故后人为之作传者颇多,今唐代以前者仅存《左传》和《公羊传》、《?粱传》三种,史称《春秋》“三传”。《左传》详于纪事,但纪事年代迄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书末并附有鲁悼公四年(公元前464年)及智伯灭亡(公元前454年)事,超过《春秋》,所记事项也并不与《春秋》完全对应,因此有学者倾向于其为独立成书。据杨伯峻推测,《左传》约作于公元前403年至公元前389年之间,在《春秋》“三传”中历史价值最高。其书自刘歆以来多以为出自孔壁藏书。作者旧题为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当代学者多认为是战国初年人的作品,取材于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鲁《春秋》当为其中之一。与《左传》为古文经不同,《公羊传》和《?粱传》都是今文经,分别传自公羊高与?粱喜,约写定于西汉时期,文字确与《春秋》成对应关系,多阐述义理,为释经之作。   但不论《春秋》及其“三传”的作者是何人,“三传”是今文经还是古文经,成书于春秋、战国还是汉代,创作的出发点如何不同,《春秋》及其“三传”都反映出鲜明的儒家思想特点,并在剧烈的时代变革中呈现出与时俱进的历史倾向。从建筑制度来看,尽管诸子时期的儒家与汉儒在思想的独立性上有所不同,但皆宗于周公、孔子,在维护上下尊卑等级秩序的前提下,讲究建筑大事“必须公命”,恪守等级。同时从国家的长远利益考虑,又时刻保持民本立场,非“当时有急”,在建筑时间上务求不妨农时。在王者为争霸大业或享一己之利而兴造时,强调以德为上、以德保民。就其制度的时代性而言,由于鲁国为姬姓国,遵周制,而周人制度的创始者周公正是儒家追慕与供奉的始祖,因此“三传”不论是否独立成书,成书时代是否各异,思想是否独立于《春秋》之外,其推崇和主述的都是姬周制度却是不争的事实。然其虽向往周人礼仪制度,却并不迂腐。他们在站定民本立场和渴望安定统一的心理状态下反对战争,但却并不一味否定诸侯争霸的行为,而是持一种当下的,甚至是发展的历史观看待诸侯战争,对围绕战争而发生的筑城行为不予置评,甚至加以理解。其所展现的时代人文思潮与道德意识奠定了后世政治理想的根基。   古人为《春秋》及“三传”研究,其中专论建筑者只有清人沈淑的《春秋左传宫室》一卷,但类似索引,语焉不详。今即以一《经》、三《传》的相关记载,详述其中所展现的建筑之基本原则,及其所反映出来的时代特点与思想倾向。   一、 建筑时间要求及其权变原则   延续上古传统,为保证农耕社会的稳定发展,若非特殊情况,营造一般在农闲时进行,即遵循“使民以时”的原则。《左传》庄公二十九年“冬十二月,城诸及防。书,时也。凡土功,龙见而毕务,戒事也。火见而致用,水昏正而栽,日至而毕”一段,《左传正义》(以下简称《正义》)引杜预《春秋释例》(以下简称《释例》)曰:“都邑者,人之聚也,国家之藩卫,百姓之保障,不固则败,不修则坏,故虽不临寇,必于农隙备其守御,无妨民务。”实际上不仅都邑,其他建筑事项一般也遵循这一原则。而且不仅周人,这个“使民以时”的原则也是整个古代中国一直遵守的基本准则,历来被视为立国之本。   刘雨婷:《春秋》及其“三传”所见建筑原则探析至于农闲的具体时间,上引《传》文中说得很详细:“凡土功,龙见而毕务,戒事也。火见而致用,水昏正而栽,日至而毕。”古者观象授时,“《传》曰‘龙见而毕,务戒事也’,谓夏之九月,周之十一月,龙星角、亢晨见东方,于是纳其禾稼,三务始毕,而戒民以土功事也。‘火见而致用’,大火星次角、亢而晨见,于是致其用也。‘水昏正而栽’,谓夏之十月,定星昏而中,于是树板干而兴作焉。‘日至而毕’,谓日既南至,微阳始动,故土功息。……冬至之后,当更修来年农事,不得复兴土功也”(《左传》庄公二十九年《正义》引《释例》)。据《新唐书?历志三上》:“以岁差推之,周初霜降,日在心五度,角、亢晨见。立冬,火见营室中。后七日,水星昏正,可以兴板干。故祖冲之以为定之方中,直营室八度。”冬至日在正月。也就是说,周人以周历仲冬十一月(夏历即今阴历为九月)霜降日至来年孟春正月(夏历十二月)冬至日之间为建筑季节。其过程大致是:以霜降日为农事完毕、兴作开始的标志,立冬以后准备兴作的材料,七天后,定之方中,开始树板以作,至冬至土功完毕,开始准备来年的农业生产。凡在此期间的建筑事项皆为得时,否则为不时。故《左传》以桓公十六年冬城向,庄公二十九年冬十二月城诸及防,文公十二年冬十二月城诸及郓,宣公八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