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痉湿暍病篇第二.ppt

  1. 1、本文档共8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目的要求 【掌握】痉、湿病的辨证,湿病的治法及痉、湿、暍三病的证治。 【熟悉】痉病的病因、暍病的辨证及湿、暍病 的治禁。 【了解】痉、湿、暍三病的概念及其合篇意义。 【背诵】条文:11、12、13、14、18、20、21、22、26。 重点 1、痉病的成因、辨证、预后。 2、痉病的证治。 3、湿病的辨证、治法。 4、湿病的证治。 5、暍病的辨证、证治。 原文讲解 痉病 痉病是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口噤,角弓反张为主证的一类病证。西医的各种脑炎、脑肿瘤及各种原因引起的高热惊厥抽搐等,均可参照本证辨证论治 痉病的病因病机,归纳起来可分为外感和内伤两个方面。外感是风寒湿邪,侵袭人体,壅阻经络,气血不畅,或热盛动风,或热灼津液而致痉。内伤是阴虚血少,虚风内动,筋脉失养而致痉。 外感属实,内伤多虚。治实当去邪,宜祛风、散寒、除湿、清热;治虚当扶正,宜滋阴养血,熄风舒筋通络。 (一)病因病机 【原文】 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4) 【解析】 单纯太阳表证,正治之法为发汗解表,但以微微有汗为度。故当表证发汗太过,伤及津液,筋脉失养则致痉病。 【原文】 夫风病,下之则痉,复发汗,必拘急。(5) 【解析】太阳中风本应汗解,反用下法,误伤津液而致痉病。 【原文】 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6) 【解析】久患疮疡或金疮伤不愈的病人,本已营血亏虚,又感外邪,虽是表证,但不可用汗法,否则耗津劫阴,筋脉失濡而致痉病。 【重点难点提示】 太阳病、发汗太多 风病误下、复汗 津液亏耗,筋脉失养而拘 痉 疮家误汗 误治而成痉病的病因和病机。 (二)主要脉证 【原文】 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一作筑筑而弦。《脉经》云:痉家其脉伏坚,直上下。(9) 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若发其汗者,寒湿相得,其表益虚,即恶寒甚。发其汗已,其脉如蛇。(7) 【重点难点提示】 1.痉病的主要脉象。 2.痉病的临床症状。 【知识点精析】 1.痉病的主脉为“紧如弦,直上下行”。痉病为筋脉失养,导致筋脉强急,血脉强直弦劲,寸、关、尺三部的脉象均可见沉紧弦劲有力,重按不减。 2.痉病的表现 身热、恶寒、足寒——营卫不和 表邪由表入里 面赤目赤,头热——阳气上壅 郁而化热 项强,头动摇,口噤,背反张——郁热化燥伤 津,筋脉失养生风 (三)分类 【原文】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1) 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痉。(2) 【重点难点提示】 1.刚痉的主要症状。 2.柔痉的主要症状。 3.刚痉与柔痉的鉴别。 【知识点精析】 刚痉与柔痉的鉴别 (四)证治 1.柔痉 【原文】 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11) 栝蒌桂枝汤方: 栝蒌根二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取微汗。汗不出,食顷,啜热粥发之。 病机:外感风邪,内伤津液 治法:解肌祛邪,生津养筋 方药:栝蒌桂枝汤 桂枝汤加栝蒌根二两 桂枝汤以解肌祛邪 栝蒌根以生津养筋 【医案举例】 丁某,男,半岁。症状:1931年初夏,身热,口渴,目斜,颈强,角弓反张,手足搐搦,指尖发冷,指纹浮紫,舌苔薄黄。 诊断:伤湿兼风,袭入太阳卫分,表虚液竭,筋脉失荣。 治法:拟用调阴阳,滋养营液法, 方药:栝蒌根6克,桂枝3克,白芍3克, 甘草2.4克,生姜2片,红枣2枚, 水煎服,三剂各证减轻。 改投:当归、川贝、秦艽各3克, 生地、白芍、栝蒌根、忍冬藤各6克, 水煎服,四剂而愈。 秦艽:祛风湿,通络止痛,退湿热、清虚热3-9g 川贝:《本经》有治“风痉”之功。 忍冬藤:清热疏风,通络止痛。 2.欲作刚痉【原文】 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12) 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汤法将息及禁忌。 病机:邪气内郁,阻滞筋脉,津液内伤 治法:

文档评论(0)

精品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