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1.关于“交流” 交流——流通、沟通, 如“交流经验”、“文化交流”。 交流的反义词? 流通—闭塞 沟通、对话—抵制、抵触、对抗 * 古代文化交流的形式 人文学科的交流--多伴有政治斗争和军事行动 譬如:民族的大迁移 / 种族间的征服 / 武力宗教 自然学科交流--多为潜移默化 中、西医学的交流--文明得让人满意,没有什么争端 譬如:唐、宋、元代中国与印度、阿拉伯之间的交流 * 以历史的、文化的眼光看 中医学--二千年多年的历史 闪耀着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光芒 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沉淀 西医学--成长于西方自然科学母体 透着西方近几百年来的工业文明 不同特点、特质的文化交流 --无论是自然、不自然的,都是无处不在的 当然,这种交流也难免夹杂着论争、排斥 * 王清任(1768-1731) ——著《医林改错》,“彻底的先觉者”。 清朝洋务运动关于中西医学交流的观点有一定道理 —— “合中西之说而会其通以造于至精极微之境”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最早的“汇通观点” 唐容川(1851-1908) ——喊出了“中西医汇通”的口号,对后人影响很大。 2.关于“中西医汇通”的思想 * 恽铁樵(1878-1935) ——首先指出中西医学的文化背景不同,中西医学的基础也不同,“西方科学不是学术唯一之途径,东方医学自有立足点”,他抓住并肯定了中医理论中占支配地位的系统论和控制论的思想内核; ——这种思想是当时科学界尚未认识并极力否定的; 比清末汇通医家所说的中医长于气化、西医长于行迹大大地前进了一步。 * 恽铁樵1929年在上海医学院的讲座标题: 一、中医是符合国情的医学 二、西医自有长处 三、中西医化合是必然的趋势 * 张锡纯(1860-1933) ——继承了前人的汇通思想,抛弃了崇古思想; 自觉地接受了近代实验科学的研究方法; 著《医学衷中参西录》,提出“衷中参西”的主张; “采西人之所长,以补吾人之所短”。 * 中医界“中西医汇通”口号的提出,标志着: ——中医和近代医学是同一领域的两个不同的学术体 系,而且近代医学发展迅猛、体系庞大; ——中、西医之间应该、也是能够汇通的; ——中医要吸收近代医学之长,又要保持中医的特性, 直到两个体系十分接近为止。 * (二)关于中西医结合的现代概念 * 中西医生的团结合作,是中西医结合的最初形式 ——建国前,战争年代; “团结中西医”、“中医科学化” ——建国初期政府的卫生管理政策; 建立中医研究机构,并吸收西医临床专家和研究生理、生化、药理等西医科研人员参加 ——1955年成立中国中医研究院及其附属医院、各个研究分支机构。 ——同时开办首届西医学习中医的中医研究班 1.“中西医结合”的早期形式 * 2002王振瑞《中国中西医结合史论》 ——认为“中西医结合”的概念到1960年已基本形成; “中西医结合”概念:中西医结合,就是在中西医团结的基础上,主要由中西医兼通的医学人才,用现代科学方法,发掘、整理、研究祖国医药学遗产,丰富现代医学科学,发展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统一的新医药学的过程。 “中西医结合”概念具有比较宽泛的外延:中西医生的团结合作、中西医疗技术的并用、中西药物的配伍、中西医理的互证、中西医学的交融,都属于“中西医结合”的范畴。 2. “中西医结合”的概念 * 我们在这一领域的实践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一是用现代科学,主要是用现代医学的方法,研究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探讨其理论本质,阐明其作用机理; 二是发挥中西医学各自的优势和长处,在临床实践中将中西医两种方法有机结合,达到提高医疗水平,改善病人生活质量,降低医疗成本的目的。 3. 沈自尹院士对“中西医结合”概念的看法 * 中西医结合思想有三个层次: 第一团结中西医,中西医团结是中西医结合的最初含义; 第二中西医治疗方法在服务方面取长补短,互相补充; 第三理论上的有机结合。 陈院士强调中西医“病证结合”的医疗模式。 4. 陈可冀院士对“中西医结合”概念的看法 * (三)大陆中医师与中医院执业模式的评价 * 与纯中医模式比较: 专科医师培养模式——术有专攻; 中西兼通——业务精明: 中西并用——取长补短/扬长避短; 发挥中医特长——养生、康复 但是,做得好不容易,须下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件58498.ppt
- 皇城相府营销探析.pdf
- 20-中药中的重金属分析-赛默飞郑欣.ppt
- 2010年洗涤用品市场运行情况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下).pdf
- 机电安全与能源效益-我们更美好的未来研讨會-能源洁净可再生.pdf
- 积淀与突破的交响.pdf
- 基因调控网络:-数学模型与仿真.ppt
- 2011年投资策略兴顺街于海峰.ppt
- 2012届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习题.doc
- 基于MapX的分层路网拓扑结构的构建方法.pdf
- 老龄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与教学模式创新:2025年理论与实践案例报告.docx
- 医疗设备采购项目总结报告.pptx
- 人工智能在教育康复领域的应用效果评估与优化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老龄社会2025年老年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研究.docx
- 医疗设备租赁市场分析.pptx
- 老龄社会2025年老年教育课程设置与案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docx
- 《污水处理厂污泥减量化与生物肥料生产技术分析》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老龄社会2025年老年教育课程设置与体验式教学模式创新.docx
- 老龄化趋势下,2025年互联网+养老服务平台的商业模式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老龄社会2025年老年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与教学效果评估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