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批评史 全套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6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学习中国文学批评史 的目的和意义 关于建立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呼声越来越高。教条主义倾向和许多“左”的东西在十年浩劫中恶性发展。其原因是没有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的文学原理与我国民族特点相结合,没有建立起具有我们民族风格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学。 维克多·雨果说“中国是储存胎儿标本的酒精瓶”。在接受马克思主义这个问题上,我们的弱点让一位外国古人“不幸而言中”,这实在是应该引起我们深刻反省的事情。 把马克思主义封闭在瓶子里用酒精泡起来,一是糟蹋了马克思主义,二是荒废了我们民族这块肥沃的息壤。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原理的接受,应当是在总结、继承自己民族遗产的基础上,立足于自己民族优良传统上去消化它,方能使它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 世界最古老的文化分为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两种。东、西方由于古代经济、政治形态的区别,造成了民族心理的差异、理论形态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但表现在哲学、宗教、道德诸方面,也鲜明地表现在文学和文学理论上。 中华封建帝国的古老而封闭的铁门被西方殖民主义者用大炮轰开,为东西方文化的直接交流和对话造成了条件。自此中国的不少有识之士处于发愤图强而开始学习西方;西方人也从开始到中国来汲取精神养料。 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对中国文学和文学思想发生浓厚的兴趣。比如西方近代兴起的意象派诗歌潮流,就与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随着西方殖民主义对我们的武力入侵,我们东方精神在西方也登了陆。 一九一八年,罗曼·罗兰曾经预言:“我们对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亚洲茫然无知,而也许用不了五十年,亚洲就会用它的力量和精神的触角把我们裹挟起来”。我们盼望东西方文化和精神的真正融合,而这恐怕也是世界文化发展的唯一的前景。 我们不但没有裹挟西方,而且恰恰相反,在文学理论建设上,这几十年我们基本上走的是一条被西方所裹挟的道路。三十年代前后,我国有少数学者致力于古代文论的整理研究,他们是做了大量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但对基础理论的建设的影响甚微。 洋务派的口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从立足于自己民族精神的基点上来吸收外来文化的意义上是有道理的。而我们的文学理论建设却是:“西学为体,中学为用”。使我们世世代代的人兢兢业业盖起来的房子变成了瓦砾场、材料库,而且就是那个新洋房也并没有盖得牢靠。 建国之后我们在文学基础理论上又基本上是搬苏联的。俄罗斯民族总的文学观念是欧洲型的,相当一些俄罗斯人有那么一种固执的“欧洲中心”观念。在这种偏激的欧洲中心观念的影响下,他们的文学理论建设很少顾及东方。 直至现在,我们的文学基础理论基本没有超出苏联的一套体系。讲文学的本质,都以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为定义;讲文学作品,都分为题材、主题、情节、人物、典型;讲创作过程,都说的是作家对素材的选择、提炼、加工、概括等等。这些理论贯穿着以叙事文学的本位的观念。 这种观念只适用于叙事性的史诗、戏剧、小说,以再现生活为归依,这表现在文学思想上,就是西方著名的“摹仿说”。而我们东方,传统上一直是以抒情文学为本位的。 我国是诗的国度,我们古人不但在文学上以抒情诗为正统,甚至在哲学、宗教和伦理道德上,也表现出一种浓厚的抒情的、诗的意味。中国的小说、戏剧也是诗化的,它们以写情为归依,而不以摹仿生活为宗旨,这反映在文学思想上就是“表现说”。 我们的民族传统的文学观念与西方有这样大的差异,那么我们就得建立一套符合自己民族传统审美素质、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基础理论。那么我们就应认真总结自己过去的文学思想,总结我们自己的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中国文论的特色概观(上) 我们从中西对比的角度来讲中国文论的特色。 孟子说:“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中、西的不同,并不仅仅表现在文学理论上,而是在整个民族文化上都有明显的区别。 中西文化的区别归根到底是社会经济不同特点的反映。西方的社会经济从很早的时候起就带有鲜明的商业性特征。而我们中国的古代却是农业性的社会。这种社会经济上的农业性与商业性之别,也就决定了中西双方具有不同的传统精神与民族性格。 中西传统精神与民族性格不同: 第一,西方人与自然是对立,而东方人与自然是和谐。 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西方较多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对立,认为自然中存在着一种可怕的、神秘的力量在驾驭着自己、玩弄着自己。 希腊神话中的天帝宙斯喜怒无常,正反映了西方古人对自然的不信任的态度。中世纪,西方人对上帝顶礼膜拜,十分畏惧,这种畏惧也正是与自然对立关系的反映。近代西方对于自然,不再是惧怕、膜拜,而是压倒、征服。在西方人的整个传统观念中,人与自然的矛盾是对抗性的,难以调和的。 我们的古人在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上与西方相反,他们较多地看到人和自然的融洽与亲和。因为我国古代是农业性的社会,我们民族从很早的时候起就对大自然有着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别样风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