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熟凝集染色体和诱导凝集的染色体扫描电镜研究.pdfVIP

早熟凝集染色体和诱导凝集的染色体扫描电镜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遗传HEREDITAS(Beijing)18(6):9-111996 一个新的小麦核不育材料的发现和鉴定① 刘秉华 王山E 杨 丽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北京 100081) 摘 要 从轮选可育株衍生的后代中发现一个雄性不育株,即P740不育材料,在P740不育材料第 1, 2,3次姊妹交后代中,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分离比分别符合4:l,7:5和15:13.在第2次姊妹交后代 中可育株产生的40个株系中,7个株系的育性分离比是 15:1,33个株系是3:1,二者约分别占1/7 和6/7.以上结果表明,P740是一个双隐性基因控制的核雄性不育材料.水文提出了计算隐性核不育 材料姊妹交后f一t育性分离比率的公式. 关键词 小麦,雄性不育,隐性基因 TheDiscoveryandIdentificationofaNewMaterial ofNuclearMaleSterilityinCommonWheat LiuIiinghua WangShanhong YangLi (InstituteofCropBreedingandCultivation,CAAS,Beijing100081) AbstractAmalesterilematerialwasfoundintheprogenyderivedfromafertileplantinthepopulation ofrecurrentselection.Theratiosoffertiletosterileplantsinthreesib-matingofthemalesterilematerial withfertileplantswereto4:1,7:5and15:13,respectively.Inthe40plantlinesderivedfromthefer- tileplantsofsecondsib-matingpopulation,33linesapproximatedtothesegregationratioof3(fertile): 1(sterile),andremaining7lineswere15(fcrtilc):1(sterile).TheresultsshowedthatP740malesterilityis adoublerecessivenuclearmalesterilematerial.Ageneticpatternforcalculationoffertilesegregationin sib-matingprogeniesofrecessivenuclearmalesterilematerialwasadvancedinthispaper. KeywordsWheat,Malc-sterility,Recessivegenes 六十年代初,我国科技人员在国际上研究小麦雄性不育和杂种优势热潮的推动下开始寻找、创制和引进小麦 雄性不育系.1963年,山东省昌潍地区农科所从小麦地方品种平度紫枯白中发现雄性不育株,即V“型不育系。 随后的研究表明,V型不育系是受多对_^!Z因控制的隐性核不育材料 .〔〕.尽管当时为实现三‘系配‘套花费了不少 人力物力,并且未能达到预期目标,但它却揭开了我国小麦雄性不育研究工作的序幕.1972年,高忠丽在小麦 高代品系 2‘-2-3繁殖田中发现1株雄性不育株,后被命名为太谷核不育小麦.它是一个显性核不育材料,显性 不育纂因位于4D染色体短臂上,距离着丝点31.16个交换单位 2(.11.1982年.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在 72180x小似6号的F3代中鉴定出一个隐性核不育材料.并利用它育成了蓝标型核不育休系,提供了一条新的可 供探索的杂种优势利用途径U).1993年,刘秉华等发现一个受一套遗传基因控制的雌雄性都不育的奇特遗传种 质,为研究育性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提供了一个适宜的材料 ”(.小麦核雄性不育性的发现和研究,不仅可以丰富 (1)国家攀登计划资助项目. 10 遗 传 HEREDITAS(Bcijing)1996 18卷 小麦的基因库,而且可以促进小麦的基础研究和进一步改良. l

文档评论(0)

w785143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