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 全套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前 言 新版人文地理教材,共有14章,可谓内容丰富,保证了教材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在实际的教学中,在压缩教学课时的背景下,如面面俱到,势必面面不足,都如蜻蜓点水,针对于此,我们有所取舍,同时根据不同的专业要求,做到有所为,而又有所不为,有重点的学习某些章节,对没有直接涉猎的章节,通过举例而穿插其中,做到两者兼顾。具体教学计划如下: 人文地理教学计划 1、第一章:绪论(2周、6课时); 2、第二章:文化与人文地理(4周、9课时); 3、第三章:人口分布与迁移(1周、3课时); 4、第四章:人口与发展(1周、3课时) 5、第五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1周、3课时) 第六章:工业的出现与发展; 6、宗教与宗教地理;(2周、6课时); 7、聚落地理;(2周、6课时); 8、政治地理; (2周、6课时) 9、人文地理所面临的问题(2周、6课时) 考核体系 1、考核体系 综合考核指导思想,设计考核办法框架如下:1、学期考试:试卷成绩占总评70%;2、平时成绩占总评30%,其中:出勤占5分、课堂表现占10分、小论文占15分。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2、平时成绩(30分): 21、出勤成绩5分:随机点名5次,缺1次扣1分。? 212、课堂表现成绩(10分):上课期间的回答问题、课堂讨论等表现的评价。? 213、小论文(15分) 总体要求:开始时间: 6周左右;方向:个人兴趣偏好、现实资料、发展方向;制定写作大纲,收集相关资料,,撰写一篇内容翔实、3500—4500字的小论文。经多次修改定稿后,交由老师课阅读、批改后给出最终分数以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研究的初步工作与流程。 具体选题要求:一、大题与小题。受资料与知识、经验与能力、时间与精力的限制,宁可小题大做、勿大题小作;二、求全与求新。不求面面俱到,惟求创新突破;三、专深与博广;四、长期与短期。张曙光、《繁荣的必由之路》、广东经济出版社 1999 《经济理论研究的几个方法问题》 22、试卷成绩(100分*70%): 学期结束,课程修学完毕,从试卷库10套试卷中随机抽出2套试卷,进行闭卷考试。题型: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第一章 绪论 1.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 1.1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因映学科分支 1.1.1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尤指现代地理环境,具体而言,是指由大气圈、水圈、岩石、生物圈、智慧圈组成的、作为人类之家的地球表面或表层,是一个包括自然、经济、人文三大环境的复合系统。 1.1.2研究对象与因映学科分支 1.1.3地理学的学科分类体系 1.1.3.1二分法: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大人文) 1.1.3.2三分法:自然地理、经济地理、人文地理(小人文) 1.2 狭义人文地理与广义人文地理:是否包括经济地理学 1.3人文地理与其他分支学科 1.3.1人文地理的地位:二分法:半边天;三分法:三分天下有其一。 1.3.2人文地理与其他分支学科的辨证关系:相对独立,综合统一。 2.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2.1研究对象:人文现象(人文事象、文化景观) 一个疏松的社会文化综合体。 各种人文事象,如语言上的南腔北调、政治上的分合变迁、宗教的扩散传播、人口的增长迁移等,均在人文地理的研究领域,这些现象以一定尺度的区域为载体和依托,由于经历长久的相互作用、助推、耦合,进而发生、发展、变迁,已构成区域性的不同侧面,形成一个有内在的逻辑联系社会文化综合体,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时,各种人文现象都有着自己的内在规律,都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故这种联系受方式、力度等影响,又是脆弱的、松散的,从而构成一个疏松的综合体。 2.2研究对象的特定内核 2.2.1注重区域和空间这一研究主线 ①空间是人文现象发生发展的载体、依托与场所。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内涵更为丰富,意义更大。 ②地理学的学科本质是一门空间科学,作为其分支之一,继承这一特性,是必然的,更是必须的。 ③人文地理既注意空间,也注意时间,往往采用先空间后时间的顺序。(前言第4页) 2.2.2注重人地关系传统 ①人地关系 第一:人地关系具有客观必然性。 内涵:人、地之间的相互联系性、作用性、依赖性; 表现:内在内容----人、地间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与流动; 外在形式---多样的表现形式,有的比较直接,有的比较曲折,甚至晦涩,主要是因为时间的流逝,环境的变迁,其他因素的参与,技术的发展拉大了人与自然的距离,烙印淡化等。 第二:“人”与“地”的内涵 “人”: 内涵:指社会属性的人。具体来说,指在一定地域空间和一定生产方式下,从事各种社会活动和生产活动的具有群体行为的人。 注意:A:在具体的研究中,强调群体、平均、普遍性的东西;B:并且,把具体的产业活动作为着眼点和落脚点(由虚到实

文档评论(0)

别样风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