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
张华锋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州 350007;作者简介:张华锋男,1967,硕士,讲师,研究方向:E-mail:zhf710628@163.com。
摘要: 从原理、特点及应用等方面对食源性致病菌的免疫及分子快速检测技术作一概述,期望为食源性致病菌监测提供参考。
关键词:食源性致病菌;免疫学;聚合酶链反应;基因芯片
Rapid Detection Techniques on Foodborne Pathogens
Zhang Huafeng,Liu Bin
Department of Biotechnology, Fuji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Fuzhou 350007;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350002
,获得结果通常需要几天的时间,不能实现有效的监测、预防作用。因此,发展新的快速检测与鉴定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是及时有效地控制和预防致病菌传播的前提。本文从原理、特点及应用等方面对食源性致病菌的免疫学及聚合酶链反应、基因芯片等快速检测技术进行综述.
1 免疫学检测技术
免疫学检测技术将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与酶的高效催化作用相结合,是一种可以定位、定性和定量的综合技术,具高专一性和高敏感度。
1.1 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LISA)
1971年Engvall建立了ELISA方法,它以酶或者辅酶作为标记物,标记抗原或者抗体,用酶促反应的放大作用来显示初级免疫学反应,并且利用聚苯乙烯微量反应板(或球)吸附抗原或者抗体,使其固相化,在其中进行免疫反应和酶促反应。ELISA具有选择性好、结果判断客观准确、实用性强、样品处理量大等优点,弥补了经典化学分析方法和其他仪器测试手段的不足。但ELISA对试剂的选择性高,很难同时分析多成分;对结构类似的化合物有一定程度的交叉反应;对分析分子量很小的化合物或很不稳定的化合物有一定的困难。
Kryinski and Heimsch等(1977)首次将ELISA用于食品沙门氏菌(Salmonellaspp)的检测,并在应用中不断得以发展,80年代Paadhye和Park[1,,2]分别用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的ELISA检测大肠杆菌O157:H7 (Escherichia coli 0157:H7),其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Riod EM[3]建立的抗原捕获ELISA法,用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包被,加入待检样品进行检测,并将其成功应用于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aertryche)的检测,检测灵敏性远远高于直接ELlSA检测的灵敏性。
1.2 免疫磁性分离技术
免疫磁性分离技术是将特异性抗体偶联在磁性颗粒表面,与样品中被检致病菌发生特异性的结合,载有致病菌的磁性颗粒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向磁极方向聚集,弃去检样混合液,使致病菌不断得到分离、浓缩。免疫磁性分离技术代替了常规的选择性增菌培养过程,可特异有效地将目的微生物从样品中快速的分离出来。
Skjerve等[4]报道了采用免疫磁性分离技术,从乳及乳制品、肉类和蔬菜中分离沙门氏菌(Salmonella spp.),其检测灵敏度为100cfu/g。在英国,此法主要应用于牛奶中大肠杆菌0157:H7(Escherichia coli
O157:H7)的监测[5]和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小肠结肠耶尔森氏菌(Yersinia rDcDmfc)等的检测。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与直接镜检技术、阳抗技术、酶联免疫试验、PCR等技术相结合应用。此外,以免疫磁性分离技术为基础的免疫胶体金技术已成功应用于0l群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的检测[6]。
1.3 免疫胶体金技术
免疫胶体金技术起源于1971年Faulk等应用电镜免疫胶体金染色法(IGS)观察沙门氏菌。其基本原理是以微孔滤膜为载体包被已知抗原或抗体,加入待检标本后,经滤膜的毛细管作用或渗滤作用使标本中的抗原或抗体与膜上包被的抗体或抗原结合,再用胶体金结合物标记而达到检测目的。其特点是单份测定、简单快速、特异敏感、不需任何仪器设备和试剂,几分钟就可用肉眼观察到颜色鲜明的实验结果,并可保存实验结果。
免疫胶体金技术用于免疫学检测研究是80年代继三大标记技术(荧光素、放射性同位素和酶)后发展起来的固相标记免疫测定技术。Muller等(1980)应用该技术对牛痘病毒进行了免疫电镜研究,Geoghegan等(1980)、 Leuvering(1983)应用胶体金进行了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