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物理复习课件、第二章声现象.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当堂练习 1.小明自己制作了一个哨子,如图所示.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这哨声是由管内空气柱 产生的.上下推拉活塞,可以改变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在元旦文艺汇演上,小明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琴声是通过 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3.男女生合唱时,男中音放声高歌,女高音小声伴唱,则 的响度大, 的音调高. 振动 音调 空气 男 女 4.小沈阳在2009年春晚小品“不差钱”中模仿歌手刀郎的声音,观众感觉很像.从物理学角度看,小沈阳主要是模仿了刀郎歌声的 ( ) A.音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5.魔术师表演“会跳舞的火焰”节目时,先在平台上点燃一支蜡烛,然后手持一面小鼓置于蜡烛附近,鼓面面对烛火.当他敲响小鼓,烛火就随着鼓声舞动.这一现象说明( ) A.魔术师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B.鼓面振动发声,声波能传递能量 C.听到的鼓声是鼓面振动产生的超声波 D.鼓面振动产生了电磁波 B D 当堂练习 6.(2010.南通)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气体不能发声 B.声音是一种波 C.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D.声源振幅大,音调高 B 当堂练习 中考预测 1.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 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激起水花; 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丁: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杂一纸上画出一条弯曲的细线. 你认为,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哪一个或哪几个?其他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但是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乙和丁的实验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发声的物体在振动.甲的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媒介物质,丙的实验说明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3.小明、小华和小强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小强在弹吉他,发现吉他的弦可以弹开小纸片. (1)他们探究的问题 。 (2)对上面的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 . (3)小华同学为了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 . 发声的物体是否在振动? 一切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在桌面上放上小纸片或放上装满了水的碗,看纸片是否跳动或水是否抖动溢出 中考预测 (4)小明、小华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 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A.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东西做媒介; B.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东西做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两个实验: 两张课桌紧紧挨在一起.小丽轻敲桌面,小冬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两张桌子拉开,又进行了一次实验. 得出的实验结论验证了其中猜想 是正确的. 两张课桌紧紧挨在一起.小丽轻敲桌面,小冬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两张桌子拉开,又进行了一次实验. 得出的实验结论验证了其中猜想 是正确的. A A 中考预测 小结 4.音调一般在生活中常与“尖”联系.响度常与声音“响”联系. 5.类比法:主要用于概念的引入和结论的得出,声波传递能量可与水波进行对比.在区别声音传递能量和信息时,方法是:声音能引起其他物体变化的,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而根据其作出判断的,则传递的是信息. 1.科学探究方法:“转换法”.对于发声的物体的轻微的振动,可以利用“转换法”将其振动放大. 2.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真空不能传声. 3.证明真空不能传声的“钟罩抽气”实验,采用了“科学推理法”. 作业布置 中考新评价相关内容 抓住课本,重在梳理; 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加强互动,及时反馈; 学会探究,强化实验; 注重过程,了解方法; 精练多悟,加强应用。 第一章声现象 课件制作:渔洋中学物

文档评论(0)

wpxuang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