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8卷第6期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V01.28No.6
andGeo—InformationScience November2012
2012年11月 Geography
黄土地貌沟沿线研究综述
张磊,汤国安。,李发源,熊礼阳
(南京师范大学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46)
摘要:黄土高原的沟沿线是最能体现黄土地貌形态特征的地形结构线。沟沿线的形态结构、层次级别、空间展布、
发育趋势,既是黄土地貌最显著的外在表象,又深刻地映射着黄土地貌发育的内在机理。该文首先从沟沿线类型
划分人手,在总结前人对线状地貌特征要素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现有黄土地貌沟沿线类型划分体系;其次,
从定量分析的角度,对现有沟沿线的量化指标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系统归纳和总结了沟沿线自动提取技术的特
点与适应性。此外,分析了基于沟沿线的黄土地貌研究进展,并从辩证的视角阐述了沟沿线研究科学内涵与发展
趋势,对当前沟沿线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展望了黄土地貌数字地形分析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沟沿线;黄土地貌;DEM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504(2012)06—0044一05
评述。
0 引言
1理论与方法进展
黄土高原地貌是经过200余万年的黄土堆积和
搬运,在风力和水力交互作用下,在承袭下伏岩层的 1.1沟沿线类型
古地貌基础之上,按特有的发育模式形成的复杂多 对沟沿线进行科学的分类,建立科学的分类体
样且有序分异的地貌形态组合,因而被誉为全球最 系,不仅可以了解各种类型沟沿线的等级和关系,探
具有地学研究价值的独特地理区域之一。从20世 索沟沿线形成的规律,揭示沟沿线演化的途径和过
纪50年代开始,黄土高原地貌学研究逐渐展开并不 程,而且可以为生产实践提供重要的依据[17J8|。前
断深入[1川],传统的研究手段与基于DEM的数字地人对线状地貌特征要素分类的主要研究成果有:1)
形分析技术有机结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U-la]。然河流的分类[19_2
而,传统DEM数字地形分析由于其邻域分析的视的平面形态对河流进行分类是近几十年来的总趋
野局限,难以进行区域地貌特征的研究。因此,需
引入一个更为直接、更为深刻、更为实用的黄土地 线成因、形态、发展阶段等因素对各种海岸类型进行
貌对象,并采用面向对象的分析模式,研究黄土高 了科学划分[2引。以上这些线状对象分类体系的提出
原地貌及其发育的过程与机理。沟沿线是一条最 为科学制定沟沿线分类体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结
能体现黄土地貌形态特征的地形结构线[1州,它所 合前人研究成果,肖晨超等[2叼在黄土地貌沟沿线类
分割的沟间地(正地形)和沟谷地(负地形)交错分型划分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按照科学性、系统性、
布,形成了独特的黄土地貌景观。沟沿线的形态、 可实现性等沟沿线划分的基本原则,以沟沿线的成
级别、空间展布、发育趋势映射着沟间地和沟谷地 因、空间分布和形态、演化方式为基本依据,从多重
的形态、组合、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直观地展现了 视角提出了黄土地貌沟沿线类型划分体系,其中比
黄土地貌的区域差异。同时,由沟沿线划分的正负 较典型的分类有:按成因特征分为系统性成因沟沿
地形在地形特征、土壤侵蚀特征和土地利用特征上 线和偶发性成因沟沿线;按整体形态特征分为树枝
存在明显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土壤侵蚀方式和地 状沟沿线、平行状沟沿线、扭曲状沟沿线、分散状沟
貌演化方式[15’16]。因此,沟沿线作为这两类地貌类沿线;按扩展方式分为沟头渐进扩展沟沿线和局部
型的分界线,是研究黄土地貌形态空间分异规律和 连结扩展沟沿线i该分类体系兼顾了沟沿线及其系
地貌演化机理极佳的切人点。本文对近几年黄土地 统的静态格局和动态发育特征,深化了对沟沿线及
貌沟沿线及其相关研究的主要进展进行回顾与系统 黄土地貌的认识。
牧稿日期:2012—勺5—电9;修订日期:20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惠州凹陷珠江组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mudstones from Zhujiang formation of Huizhou depression.pdf
- 夹持式穴播轮种子室内种子运动分析 Analysis on seed movement in seed chamber of clamping dibber wheel.pdf
- 混合浪中长波对短波的位相调制 Phase modulation of short wind waves by long waves.pdf
- 混凝土高坝强震震例分析和启迪 Analysis on damages of high concrete dams subjected to strong earthquake and lessons for learning.pdf
- 火山地层结构特征及其对波阻抗反演的约束 Tex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volcanic strata and its constraint to impedance inversion.pdf
- 火山岩测井解释理论与应用 Theory on logging interpretation of igneous rocks and its application.pdf
- 火山岩气藏气水动态渗吸效率研究新方法 A new method of researching gas-water dynamic imbibition efficiency in volcanic gas reservoir.pdf
- 火灾中网架结构受力分析与设计方法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alysis and design method for grid structures under fire conditions.pdf
- 霍州矿区地应力分布规律实测研究 STUDY OF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IN-SITU STRESSES FOR HUOZHOU MINING AREA.pdf
- 机载LIDAR点云定位误差分析 Positioning errors analysis on airborne LIDAR point clouds.pdf
- 黄土高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以宝鸡峡引水工程为例 Analysis of influence factors of high slope stability of loess Taking the Baojixia Water Division Project for example.pdf
- 黄土高原灌溉农田土壤团粒与碳酸钙关系研究 Relationship of CaCO3 and soil aggregates in irrigated soil of the Loess Plateau,China.pdf
- 黄土高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 in terrestrial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on Chinese Loess Plateau and its influential factors.pdf
- 黄土坡面细沟形态变化及其与流速之间的关系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rill on loess slop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flow velocity.pdf
- 灰关联分析在姚家岭锌金多金属矿床预测中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in Yaojialing Zn-Au polymetallic deposit prediction.pdf
- 惠民南部地区油气运移通道组合类型及其成藏作用 Composite models of migration pathways and their controls ove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the south of Huimin depression.pdf
- 混合花岗岩加载细观力学特性及破裂演化规律 Micro-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racks revolution laws of migmatitic granite under different loading conditions.pdf
- 混合型有源滤波器在衡钢供电系统的应用研究及参数设计 Application research and design parameters of hybrid active power filter on the Hengyang steel electric power system.pdf
- 混凝土重力拱坝整体安全度评价方法探究 Preliminary study on evaluation of global safety degree of concrete gravity arch dam.pdf
- 活性粉末混凝土桥梁的疲劳可靠性验算 Fatigue Reliability Checking of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 Bridge.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