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震结构设计加速度反应谱的取值研究 Modified equation for long period part of design response spectrum of an isolated structure.pdfVIP
-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振动与冲击
第29卷第4期 JOURNALOFVIBRATIONANDSHOCK
隔震结构设计加速度反应谱的取值研究
刘文光1,何文福1,霍达2,李婕3,冯德民4
(1.上海大学土木工程系,上海200072;2.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022;
3.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呼和浩特010070;4.藤田技术中心,日本厚木234—0125)
摘 要:分别采用中国、日本和美国三国规范中定义的等效线形化法和时程分析方法,基于单质点模型计算了不
同周期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通过加速度反应和位移反应发现中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中设计反应谱的长周期段反应谱
偏大。文中根据加速度反应谱的时程分析结果,在现有设计反应谱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长周期段反应谱修正公式提案。
文末采用新提案的设计反应谱,利用等效线性化法对隔震结构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结果与时程分析法的分析结果一致,
研究表明新提案的反应谱取值在进行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时具有良好的计算精度。
关键词:隔震结构;等效线性化法;设计反应谱
中图分类号:TU973.1+31文献标识码:A
传统抗震结构地震反应的计算方法主要有静力分 行了研究,其研究以传统抗震结构的反应谱为主。本
析法、反应谱分析法和动力分析法等。隔震结构目前 研究则从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角度研究其长周期
的计算方法沿用了传统抗震结构的方法,再加上隔震 段的取值问题。
结构以第一振型振动的刚性体观点,在计算分析方面 对于基础隔震结构而言,其自振周期基本都在
原则按传统抗震结构考虑也是可行的LIJ。但是。静力 1.5s以上,我国抗震设计规范2001版¨驯对设计反应
计算理论无法考虑地震动频谱特性、时间历程以及结 谱中长周期段的定义比89…o版规定的有了明显的降
构动力特性的影响,而动力设计理论通过计算能够获 低,但是否适用隔震结构仍然需要进行深入系统的研
得地震过程中结构反应随时间的变化的过程,后一方 究。本文主要通过单质点的隔震结构模型,对比中国、
法需要进行比较繁复的计算口J。 日本、美国三国的加速度反应谱曲线,研究我国隔震结
反应谱分析方法是上世纪从开展强地震动加速度 构设计反应谱长周期段的取值。
时程观测和记录发展的,特别到40年代,美国已经取
1单质点体系的地震反应分析
得了不少有工程意义的地震记录(如1940年5月18
日的El—Centro记录),使抗震理论进人了反应谱阶1.1计算模型
段。地震反应谱是一组具有相同阻尼、不同自振周期 本文计算模型是将上部结构简化成一个刚体的单
的单质点体系在地震动时频反应谱分析方法的初步研 质点隔震体系,不考虑上部结构的层间位移,计算模型
究作用下的最大反应,并按照周期的大小顺序排列起 如图1(a)所示。隔震层的恢复力模型采用双线性模
来,按照这种方法可以对多条地震记录进行计算并且 型,如图1(b)所示。模型刚度取隔震层的刚度k,质量
800
获得相应的反应谱,对一定数量这样的谱进行统计分 取上部结构的总质量,m=9 kN。
析,给出有统计意义的设计反应谱旧J。随着高层、超高 隔震层双线性模型的初始刚度取k。=13k。。周期
层等长周期结构的发展,对反应谱长周期的研究也逐 丁取2.0S,2.5s,3.0s,3.5s,4.0S,4.5S,5.0S,5.5S。
渐开展,我国目前也有少数学者对反应谱的合理性等 6.0s,6.5S,7.0s,7.5s,8.0s。屈重比Qd/W取2%,
进行了研究探讨,如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改进BISQ模型的双相介质地震波场数值模拟及频散校正 Seismic modeling and numerical dispersion correcting in double-phase medium based on reformulated BISQ model.pdf
- 改进的等残余高度加工自由曲面刀具路径生成算法 Improved ISO-Scallop Tool Path Generation Algorithm for Free-Form Surface Machining.pdf
- 改进的KNN-SMOreg算法及在铀矿床典型蚀变矿物赤铁矿含量预测中的应用 Improved KNN-SMOreg Algorithm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redicting the Amount of Hematite from Uranium.pdf
- 改进的快速稳健任意阵列天线方向图综合方法 Improved fast robust pattern synthesis method for arbitrary arrays.pdf
- 改进点源法在火灾热辐射计算中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improved point source model in fire radiation calculation.pdf
- 改进先导传播模型法500 kV架空线路雷电绕击分析 Analysis of Lightning Shielding Failure for 500 kV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s Based on Improved Leader Progression Model.pdf
- 改进的圈闭预探阶段快速评价方法 An improved clipping evaluation method at preliminary trap prospecting stage.pdf
- 发展云茶产业促进山区经济发展.pdf
- 钙质砂中群桩模型试验研究 MODEL TESTS OF PILE GROUPS IN CALCAREOUS SANDS.pdf
- 番茄叶片和果实热容量的热平衡测定方法 Specific heat of tomato leaf and fruit with heat balance method.pdf
- 各向异性渗流条件下弹性波的传播特征 Elastic wave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under anisotropic squirt-flow condition.pdf
- 各向异性地层中斜井井壁失稳机理 Borehole instability mechanism of a deviated well in anisotropic formations.pdf
- 给水度测定仪设计 Design of Determinator for Specific Yiela.pdf
- 耕作方式对东北春玉米农田土壤水热特征的影响 Effects of surface tillage regimes on soil moisture and temperature of spring corn farmland in Northeast China.pdf
- 工程区高地应力判据研究及实例分析 High in-situ stress criteria for engineering area and a case analysis.pdf
- 弓形结构冷原子干涉重力测量精度分析 Accuracy analysis of measuring gravity using arched configuration cold atom interferometry.pdf
- 公路隧道消防系统评估模型 Appraisement model of fire fighting system in road tunnel.pdf
- 宫城Mw9.0级地震前日本IGS站GPS时间序列分析 Time Series Analysis of Japan IGS Sites before Tohoku Mw9.0 Earthquake.pdf
- 共振Kuiper带天体轨道稳定性的数值模拟 Numerical Simulation on Orbital Stability of RKBOs.pdf
- 辅助降血压紫薯酸奶的研制及功能评价.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