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口潮流与泥沙输移过程的数值研究 Tidal current and its sediment transport capacity in Yellow River Estuary.pdfVIP
-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 利 学 报
2008年10月 SHUILIXUEBAO 第39卷第10期
文章编号:0559.9350(2008)10-1256—07
黄河口潮流与泥沙输移过程的数值研究
王崇浩,曹文洪,张世奇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泥沙研究所,北京100044)
摘要:黄河口的海洋动力输沙能力受径流、潮流和波浪等动力条件的影响,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本文利用MIKE21
模型建立了渤海水域大模型和黄河口水域的小模型,大模型为小模型提供外海边界条件。利用渤海水域验潮站的分
潮资料对大模型进行了验证,计算值与实测值符合良好。黄河口水域小模型计算研究了多个人海流路口外水域的潮
流过程和潮流输沙能力,计算结果得到黄河口水域新、老口门附近存在三个高流速区,最大潮流速在1.7m/s左右,自
渤海湾向莱洲湾的强大沿岸流输沙是黄河口潮流输沙的主要形式,分析计算El外泥沙净通量得到刁口河、原河道和
现行清8流路、马新河、北汉流路和十八户流路口外水域向口门两侧lOkm外和外海的输沙量占利津沙量百分数分别
t,0.72亿t和0.40亿t。计算得到的清水沟原河道的潮流输沙能力与多年资料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关键词-黄河口;入海流路;数值模拟;潮流过程;输沙能力
中图分类号:TVl48 文献标识码:A
1研究背景
黄河以多沙闻名于世,大量泥沙被输送至河口地区,造成尾间河道的淤积抬高和1:3门的延伸n一】,
严重影响了黄河下游防洪和经济发展。泥沙入海后,在潮流和波浪等动力的作用下,向外海和沿岸两侧
输移、扩散,部分被带往深海。然而,黄河口海洋动力输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
不同流路变化大、同一流路不同年代变化也很大。陆俭益、洪尚池等H1分析实测资料得到神仙沟流路年
均输往外海的沙量为9.62亿t、刁口河流路年均输往外海泥沙约4.07亿t;曹文洪b1通过地形变化对比
分析认为黄河口清水沟流路时期的海洋动力输送泥沙的作用是相对稳定的,年输沙量基本维持在2。0
亿一2.4亿t。
随着黄河人海水沙的变化和河口地形的演变,黄河121的潮流场和海洋动力输沙能力也必然会有新
的调整,需要有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为黄河口的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目前,黄河口潮流过程和泥沙输移过程的认识主要来自实测资料分析。由于黄河口的实测资料非
常有限,且口f-j演变迅速,资料分析的结果往往很难全面了解黄河口的水流泥沙运动特征,难以满足生
产实践的需要。近年来,应用数学模型计算研究黄河12I的水沙运动的工作逐渐开展起来【6。】。然而,这
些研究大多只考虑M2分潮的作用,研究的对象仅限于清水沟单一流路。本文通过渤海大模型向黄河
口模型提供外海潮位边界,研究黄河口的水流运动特征,并分别计算研究了现行清8、清水沟原河道、北
汉流路、十八户流路、刁口河和马新河流路的泥沙通量和潮流输沙能力。图l为黄河口主要流路位置示
意图。
收稿日期:2007.11.0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王崇浩(1968一),男,浙江奉化人,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河流及河口海岸泥沙运动数模计算研究。
E—mail:ehwang@iwhr.c∞
一1256~
万方数据
图1黄河口主要流路
2计算原理
2.1基本方程采用基于MIKE21模型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黄河口的潮流过程和海洋动力输沙能力。
MIKE21模型用于模拟垂向均匀的二维水流泥沙运动,已被广泛应用。以垂向积分后的物质守恒和
Navier.Stokes动量方程描述水位和水流的变化。
石方向动量方程:
(1)
Y方向动量方程:
(2)
垂线积分后的水流连续方程:
蔷+羲+蔷2瓦薯+誊+碧=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海底犁式挖沟机犁体动力学数值仿真分析 Dynamic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ubmarine plow body.pdf
-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储层物性特征及控制因素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Control Factors of Reservoir in Beier Depression, Halaer Basin.pdf
- 高光谱与机器学习相结合的大白菜种子品种鉴别研究 Variety Recognition of Chinese Cabbage Seeds by Hyperspectral Imaging Combined with Machine Learning.pdf
- 海拉尔盆地基底晚古生代adakite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Discovery of Late Paleozoic adakite from the basement of the Hailaer Basin in NE China and its geological implication.pdf
- 海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演变分析 Analysis on evolution of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of Haihe River basin.pdf
- 海底隧道风化花岗岩流变试验研究 Testing study of rh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weathered granite in undersea tunnel project.pdf
- 海量雷电监测数据云计算应用技术 Cloud Computing Application Technology of Massive Lightning Monitoring Data.pdf
- 海拉尔盆地乌南凹陷南一段高伽马砂岩成因与识别 Genesis and identification of high gamma sandstone in the first member of Nantun formation of Wunan depression in Hailar Basin.pdf
- 海上石油平台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 Security and stability control system for offshore platform power grid.pdf
- 海水体系中黑碳吸附三丁基锡的行为与机理 Sorption Mechanism of Tributyltin to Black Carbon in Seawater System.pdf
- 黄河入海悬沙季节输送变化与输送机制的数值研究 Numerical simulation on seasonal transport variations and mechanisms of suspended sediment discharged from the Yellow River to the Bohai Sea.pdf
- 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段沿岸风沙流结构与沙丘移动规律 Structure of wind-sand flow and law of dune movement along bank of Yellow River in Ulan Buh desert.pdf
- 黄骅坳陷北大港构造带沙河街组碎屑岩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Clastic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of Shahejie formation in Beidagang structural belt of Huanghua depression and its controlling factors.pdf
- 黄骅坳陷中区超压对有机酸生成和溶解作用的抑制 Overpressure retardation of organic acid generation and clastic reservoirs dissolution in central Huanghua Depression.pdf
- 黄石市农业面源污染的解析及其空间异质性研究 Source apportionment and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Huangshi, Hubei Province.pdf
- 黄土的构度指标及其试验确定方法 Structural index of loess and its testing method.pdf
- 黄土高边坡的三维动力稳定性分析——以固原九龙山边坡为例 Three-dimensional dynamic stability analysis of high loess slope taking the jiulongshan slope for example.pdf
- 黄土高原典型塬区冬小麦田地表辐射平衡各分量特征分析 ANALYSIS OF LAND-SURFACE RADIATION CHARACTERISTIC IN WINTER-WHEAT FIELD OVER THE LOESS PLATEAU MESA IN CHINA.pdf
- 黄土高原西北缘末次冰期晚期以来黄土沉积物的岩石磁学性质 Rock magnetism of loess sediments in northwestern margin of Chinese Loess Plateau since the late last glaciation.pdf
- 黄土坡滑坡形成与变形的地质过程机制 Mechanism of Geological Processes of Formation and Deformation of the Huangtupo Landslide.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