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中医在保健及预防的特色.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醫認識的人體免疫系統 免疫學研究自身防禦,是關於機體如何識別異物,並與之發生反應的一門基礎醫學。免疫一詞來自拉丁文immunis,原是法律上的概念,意思為免除負擔,例如賦稅、兵役等,後來才引用為醫學術語。最早,免疫學是研究抗感染問題,作為微生物學的分科。自20世紀60年代後,免疫學迅速發展,已不再局限於抗感染免疫的範疇,而是涉及到多種非感染性問題,例如過敏反應、自身免疫和免疫缺陷等等。 現代醫學認為,人體的免疫功能有防禦傳染、自身穩定和免疫監視三大作用。在正常情況下,機體保持平衡穩定狀態,依靠免疫功能抵抗各種感染,清除體內有害物質。從本質上講,免疫就是自我識別、排除異己,以達到自身穩定的生理保護作用。也就是說,人體免疫功能正常時,就能維持機體內環境的平衡;免疫功能異常時,就會失去自我穩定功能,導致病理損傷,引起變態反應和自身免疫疾病的發生。上述功能是靠體內的特定組織系統來實現的,包括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結)、免疫細胞(T、B淋巴細胞、巨噬細胞、NK細胞、單核細胞等),以及免疫份子(免疫球蛋白、補體系統份子、細胞因子等)共同組成。 人體的免疫器官 中醫學理論與免疫 古代人痘接種法;將磨成細粉的痘苗,利用銀筒幫助吹入鼻腔。 翻閱中醫典籍,免疫一詞最早見於明朝《免疫類方》一書,當時的意思指免除疫病的危害,而疫是古人對傳染性疾病的稱謂。雖然在中醫學,免疫一詞出現較晚,其具體內容也與西醫有別,但有關免疫的思想,以及傳染病的發生等理論卻相當早,內容非常豐富。如漢代《素問?刺法論》中,當黃帝詢問有關疫病發生傳染時,岐伯的對話為:要使人不受傳染,必須做到正氣充實於體內,邪氣才不能侵犯。 這裏的正氣可以認為是人體抗病機能的總括。之後,16世紀的中醫記載就有人痘接種法,為世界免疫預防的先驅。 誠然如此,中醫學所包含的免疫學概念與現代醫學不同,其理論具有獨特性。 1. 整體觀念是中醫免疫的特點 中醫學強調整體觀念,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體內臟腑組織器官之間,以及人體與外界環境之間,以一定方式彼此聯繫,共同維持生理功能的協調平衡。因此,整體的協調穩定是人體抵禦疾病,保障生命活動健康的根本。這種平衡一旦遭到破壞,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可以說,機體的每一組成部份,氣血津液、臟腑經絡等,都有其獨特抗禦病邪功能,共同組成防禦系統,發揮護衛機體的作用。中醫學把這種整體的抗病和修復能力統稱為正氣。 2. 正氣是中醫免疫的綜合體現 現代醫學認為,免疫是機體識別和清除異常份子,保持體內外平衡的生理反應。與此基本相同,中醫學也認為人體內蘊藏著一種抗禦疾病的能力--正氣。人之所以不受疾病的侵擾,是因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機體之所以發病,正是由於人體正氣虛弱而致,亦即所謂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中醫的正氣是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亦即機體的免疫防禦功能。在一定意義上,真氣、元氣、衛氣等,都是人體防禦功能的代名詞,亦是中醫正氣的一部份。 3. 免疫調節是中醫治療的優勢 中醫學認為,正氣充盛,邪氣不能侵犯,是人體健康的保證。從陰陽學說看,也即是要保持一種陰陽平衡狀態,一旦陰陽失調,就會導致疾病。從這個意義來說,中醫治療就是要調整陰陽失調。這種調節屬於整體調節,它往往具有雙向調節作用,因此又附有某些免疫調節的特性。中醫藥的雙向調節(又或是免疫調節)作用主要表現在: 對正常機體無明顯影響,而對免疫失調機體卻有顯著作用; 亢者抑之,陷者舉之,強者折之,弱者濟之。即通過調治陰陽、氣血、臟腑等,來糾正機體過低或過亢的免疫狀態,使之重新恢復和維持免疫穩定; 既可增強正常機體的免疫能力,又可祛除致病因素,同時發揮了扶正祛邪的相反相成作用。 中醫治療手段注重整體調節,往往具有雙向調節作用。 中醫免疫的物質基礎 以中醫觀點來看,免疫功能是臟腑生理活動的體驗。也就是說,免疫活動是以臟腑為核心,聯繫組織、器官、經絡、氣血、津液等,共同形成的一個整體功能,具體表現為正氣。然而中醫的臟腑與西醫的概念不同,他們並非單純的解剖臟器,而是多元性的生理或病理功能單位。其中五臟負責儲藏人體生命所必須的各種精微物質,如氣、血、精、津液等,在人體的免疫防禦方面,分別演繹了輸導、排泄、內部監察、決策及指揮等角色。 中醫學將人體的整體抗病和修復能力統稱為“正氣”,與五臟功能關係密切。 1.肺為免疫屏障 肺主氣,與外在皮毛配合,是抵禦外邪侵襲的第一道屏障。有關肺臟的防禦功能,中醫稱之為衛氣,屬正氣的一部份;它具有滋潤、溫養皮毛,調節汗孔開合的作用。所以衛氣和,則分肉解利,皮膚調柔,腠理緻密。皮毛包括皮膚、粘膜、肌肉、汗腺、毛髮等組織,是抵禦外邪入侵的防線,其作用強弱,取決於肺之衛氣充足與否。 肺與皮毛同源同功,不但共同主持呼吸功能,而且共同發揮抗病作用。 2.脾促進免疫

文档评论(0)

天马行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