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石松类和蕨类的系统发育与分类系统.pdfVIP

中国现代石松类和蕨类的系统发育与分类系统.pdf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现代石松类和蕨类的系统发育与分类系统.pdf

植物学报 ChineseBulletinofBotany 2013,48(2):119-137,www.chinbullbotany.com doi:103724/SP.J.i259.2013.00119 中国现代石松类和蕨类的系统发育与分类系统 张宪春r,卫然’,刘红梅2,何丽娟’,王丽’,张钢民3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3;深圳市南亚热带植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深圳 518004 。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 100083 摘要 石松类和蕨类植物是以孢子繁殖的维管植物,在陆地植物演化上 占据重要地位。随着分子系统学研究的开展,各大 类群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得以阐明,传统上的概念得 以修正,新的现代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分类系统也被提出,并不断得到 完善。该文介绍国内外在蕨类植物系统发育方面的研究成果,重点讨论中国分布的类群的分类处理。文中提出了一个完整 的中国现代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分类系统,包括5亚纲、14目、39科及12亚科、约140余属。 关键词 石松类,蕨类,系统发育,分类系统 张宪春,卫然,刘红梅,何丽娟,王丽,张钢民 (2013).中国现代石松类和蕨类 的系统发育与分类系统.植物学报 48, 119--137. 石松类和蕨类现存约12000种。代表着有胚植 大,如秦仁昌(1978)的分类系统包括了5亚门、11目、 物(PiraniandPrado,2012)中以孢子繁殖的一大类 63科、222属:而在KramerSDGreen(1990)的世界系 群 (KramerandGreen,1990;吴兆洪和秦仁 昌, 统中,科和属的概念都很大,认为全世界蕨类植物包 1991:Moran,2008)。由于具真正的维管系统且仍借 括4个纲、38个科、221属。己发展200多年并依赖于 助孢子进行繁殖和传播,因此它们长期以来被认为是 形态特征的传统分类系统,目前正受到来 自其它各方 高等植物 中一个 自然 的 门类 (KramerandGreen, 面不同证据 的检验,尤其是在近年来以DNA序列标 1990;吴兆洪和秦仁昌,1991o传统上蕨类植物一般 记等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 分为4类,即松叶蕨类w(hiskferns)、石松类(1yco. 于探讨蕨类植物 的系统发育研 究中(Pryereta1., pods)、木贼类(horsetails)S1]真蕨类(fern)。通常把 2001,2004;Schneidereta1.,2004a;Qiu eta1., 松叶蕨类、石松类和木贼类称为拟蕨类(fse. m allies), 2007;Schuettpelzand Pryer,2007;Raiand Gra- 而把其余的蕨类植物称为真蕨类,后者又包括厚囊蕨 ham, 201O: Lehtonen, 2011: Rothfels et a1., 类、原始薄囊蕨类和薄囊蕨类(秦仁 昌,1978;吴兆洪 2012a)。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新的系统发育分析方法, 和秦仁昌,1991o相比藻类和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在 不仅为我们对蕨类植物系统演化和相互关系的认识 演化过程 中其生活史的大部分时期脱离了水体环境 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思路,同时也对一些基于形态解剖 的束缚,体现了对陆地生态环境的充分适应。因此, 学证据的传统分类学观点产生了不断的冲击和挑战。 研究蕨类植物的系统进化对揭示整个陆地植物的起 Pryer等(2001)首次从分子角度阐明了拟蕨类和真蕨 源和演化历史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类的相互关系。即现存整个蕨类植物并非单系类群, 自秦仁昌1940年发表了 “水龙骨科的自然分类 ” 其中石松类(包含石松科、水韭科和卷柏科)为最早演 一 文。把沿用了近一个世纪的多系的水龙骨科划分为 化的类群,并和其它维管植物(包括石松类以外的其 33个科之后,世界上相继 出现 了一系列基于形态学 它所有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互为姐妹群, 的蕨类分类系统。但不同分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6f4f6f4d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