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语文(粤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专题十九《古代诗歌鉴赏》.ppt

2015届高考语文(粤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专题十九《古代诗歌鉴赏》.ppt

  1. 1、本文档共1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完美WORD文档DOC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值得下载!

名 称 说 明 作 用 例 句 赏 析 意象 组合 (蒙太 奇式 的画 面组 合) 蒙太奇是电影艺 术的表现形式和 方法,主要是指 由镜头组接成生 活的片段和场 景。 场景随着剧 情发展而时 时在变化,给 人以鲜明的 形象感。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 人在天涯。(马致 远《天净沙·秋 思》) 这首词出现了“枯 藤”“老树”“昏 鸦”“小桥”“流 水”“人家”“古 道”“西风”“瘦马” 等 9 个并列的名词组成 的不同景物意象。它们巧 妙地组织在一个画面里, 渲染出一派凄凉萧瑟的 晚秋气氛,从而含蓄地烘 托出旅人的哀愁。 (续表) 解题指津 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因此, 最好从诗歌的艺术构思入手。答题时应该包括:①指出运用的 表现手法;②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③运用该手法的 好处。 【例 1】(2013 年安徽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释】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 “韦苏州”。 (1)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 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同:孤独。异:韦应物的孤独是淡淡的,更多 是在自然景物的动静中体现中恬淡自适的情怀。赵秉文眼中的 景物是悲冷凄凉的,表现了自己内心孤独引发的清冷。 (2)“山月皎如烛”,运用比喻,将月亮比作蜡烛,形象生 动地写出了月亮的皎洁;“冷晕侵残烛”,冷冷的月光,侵入 将要燃尽的蜡烛,运用拟人,写出了环境的凄冷。 【例 2】(2011 年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 刘 城 敞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望湖楼晚景 苏 轼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题: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刘诗通过写雨映寒空,山深树幽,倚楼眺望的 一幅水墨画,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一幅江南水墨图。 ②苏诗 通过写横风斜雨,潮江涌动,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雨前、雨 后的壮观美景。 考点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考点透析 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 言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并由此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高考对古代诗歌思想内容 和观点态度的考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评价诗歌内容 “诗歌内容”指诗歌中描写的物、人、事的总和,是诗歌 赖以表现作者情感和作者观点的关键,分析诗歌的内容要结合 诗歌中的意象、事物、人物、事件等因素,综合观照,这样才 能顺利地解读诗歌,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 2.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以载道,诗以言志”,诗歌以表情达意为最终目的, 我们在鉴赏诗歌时,无论对其表达技巧、形象还是语言的揣摩, 都是为了解读诗歌的思想情感。鉴赏思想感情,就是理解诗歌 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 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 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 3.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作者的观点态度,指诗人通过诗歌形象地告诉读者诗人自 己的人生感悟(如苏轼《题西林壁》寓含的哲理)、生活理念(如 刘禹锡《秋词》表达的志向)等。评价,是在对诗歌进行审视后, 对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高考试 题中,对评价的设题虽不多,但却是难点,复习时必须引起重 视。 如:(2013 年北京卷) 古 风(其十) 李 白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吴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释】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 抗秦。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齐有倜傥生,鲁连①特高妙。 意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gxt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