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完美WORD文档DOC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值得下载!
奇男子也。改行后,始娶妻,忽患奇疾,百方不治。一道人过 门曰:“有方可救,但得钱三十千乃能配药。”罗自念贫窭, 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 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 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 律绳之 (选自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将略篇》,有删改) 罗每对人言生平作贼事,不少讳,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名师剖析】本题考查正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 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应在理解文言实词词义的基础上,结 合具体语境来判断。解题时可用代入法,把各选项的答案放入 语境中来判断答案是否合乎语境。合乎语境是正确的,否则就 是错误的。A 项“苦”是“苦于……,以……为苦”之意。如 《史记·陈涉世家》:“天下苦秦久矣。”B 项“纵”是“释放; 放走”之意。如:纵火、纵虎归山、七擒七纵。D 项“抵”是 “到达,抵达”之意。如:抵京、抵临、平安抵达。 【参考答案】C 爱 安 被 倍 本 鄙 兵 病 察 朝 曾 乘 诚 除 辞 从 殆 当 道 得 度 非 复 负 盖 故 固 顾 归 国 过 何 恨 胡 患 或 疾 及 即 既 假 间 见 解 就 举 绝 堪 克 类 怜 弥 莫 乃 内 期 奇 迁 请 穷 去 劝 却 如 若 善 少 涉 胜 识 使 是 适 书 孰 属 数 率 说 私 素 汤 涕 徒 亡 王 望 恶 微 悉 相 谢 信 兴 行 幸 修 徐 许 阳 要 宜 遗 贻 易 阴 右 再 造 知 致 质 治 诸 贼 族 卒 走 左 坐 考点透析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列出了高中生应重点掌握的 120 个文言实词,它们是: 这 120 个实词是阅读文言文最基本的词汇,考生应切实加 以掌握。具体讲,就是掌握一词多义、通假现象、古今异义、 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方面的知识。(注:120 个常见文言实词 用法集释见配套资料《制胜锦囊》) 考点一 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是很常见的语言现象。同一个词, 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思,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思,因 此应根据具体语境加以辨别。如“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中的 “举”是“全”的意思(与“独”相对);而“南取汉中,西举 巴蜀,东割膏腴之地”中的“举”,则应解释为“攻取”。 一般来说,多义词的各个义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如: 信 “信”的本义是“诚实、不欺骗”。因为“诚实、不欺骗” 的事自然具有真实性、可靠性,于是引申为“确实”,“遵守 诺言、履行成约、不变卦”,“不怀疑”;从“确实”可推及 表明一些事物真实性的物证,于是又引申为“凭据”;“消息” 具有一定的“确定”性,来往的“函件”的内容具有确实性, 于是又引申为此义;从“不怀疑”极而言之,便又引申为“极 度尊敬,甚至以其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和指南”;既然对某人 “不怀疑”,便可由他做主,于是又引申为“听凭、随意”。 一词多义现象,在现代汉语中就较常见,在以单音节词为 主的文言文中则更为普遍。尽可能多地掌握词语的多种义项, 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在多义词的诸多义项中,总有一个最基 本的意义,我们称之为这个词的本义;而其他义项,都是由这 个本义引申而来的,叫作引申义;有时,一个词还有些义项与 本义毫不相干,只是由于同音的缘故,被借作他用而产生,我 们称这种义项为假借义;用打比方的方式形成的词义则叫比喻 义。 在一个句子里,我们怎样确定一个词究竟用的是多个义项 中的哪个义项呢?主要是联系上下文,认真阅读,认真分析。 文言文中词的多义现象非常普遍,一个词往往少则有几个义项, 多则有十几个义项,在学习时要随时总结。如在学习《孔雀东 南飞》这一课时,就可边学边总结有关知识。如: 适 在学习这篇课文时,还可以把以前学过的其他课文中有关 “适”的词义也补充进来。如: 这说明了一词多义中的“多义”只有靠积累才能掌握。 考点二 通假字 所谓“通假”,就是指古代汉语书面语言中音同或音近的 字通用和假借的现象。它包括“通用”和“假借”两类现象。 “通用”是指读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也相通的字之间的通用。 “假借”是指读音相同或相近,但意义并不相通的字之间的借 用。例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蚤”字,本义是 跳蚤,因为它和早晨的“早”同音,被假借为“早”,借用了 “早”的意义。“早”是本字,它的意义是“蚤”的假借义; “蚤”是“早”的假借字。 通假字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 音同或音近的字替用本字。如“张良出,要项伯”中 “要”通“邀”。 2.声旁字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5届高考英语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3.3《Back《to《the《past》(牛津译林版)含解析.doc
- 2015届高考英语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4.1《Advertising》(牛津译林版)含解析.doc
- 2015届高考英语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4.2《Sports《events》(牛津译林版)含解析.doc
- 2015届高考英语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4.3《Tomorrow’s《World》(牛津译林版)含解析.doc
- 2015届高考英语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5.1《Getting《along《with《others》(牛津译林版)含解析.doc
- 2015届高考英语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5.2《The《environment》(牛津译林版)含解析.doc
- 2015届高考英语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5.3《Science《and《nature》(牛津译林版)含解析.doc
- 2015届高考英语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6.1《Laughter《is《good《for《you》(牛津译林版)含解析.doc
- 2015届高考英语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6.2《What《is《happiness《to《you》(牛津译林版)含解析.doc
- 2015届高考英语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6.3《Understanding《each《other》(牛津译林版)含解析.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