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完美WORD文档DOC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值得下载!
题 2:第 6 段中画线句子描写草木惊醒后的各种情态,请 结合全文回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剖析】本题考查考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 D 级。分析时应抓住关键句子,文中“吃惊地”“怀 疑地摇着”“才有反应”运用了拟人手法,表现了花园里的花 对孩子的表现感到惊异,形象生动,与上文相照应;“寥寥几 朵”“已发黄”“时间确实不多了”暗示着花园的共同声音发 生了变化,为后文写风铃与主人的遭遇做了铺垫。 【答案】草木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形象生动,与前文草木 沉睡和后文草木惶惑的情态相呼应,烘托出紧张的气氛,暗示 爸爸命运的变化。 考点四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 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该考点与小说的同类考点内容相通,请参考专题二十一 “考点透析”考点四的相关内容。 【示例】(2010 年江西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饮一口汨罗江 熊召政 汨罗一水,迤迤逦逦,在中国的诗史中,已经流了,两千 多年。诗人如我辈,视之为愤世嫉俗之波的,不乏其人;取它 一瓢饮者,更是大有人在。当然,饮的不是玉液琼浆,而是在 漫长的春秋中浊了又清,清了又浊的苦涩。这苦涩,比秋茶更 酽。 这会儿,我正在汨罗江的岸边,掬起一杯浑黄得叫人失望 的江水。为了在端午节这一天,饮一口汨罗江的水,我可是千 里奔驰特意赶来的啊! 脖子一扬,我,饮了一口汨罗。 立刻,我感觉到,就像有一条吐着芯子的蛇窜入我的喉管, 冰凉而滑溜,在我肝胆心肺间穿行,如同在烟雨迷蒙的天气里 穿过三峡的蛟龙。 愤世嫉俗的味道真苦啊! 同行人大概看出我脸色难堪,埋怨说:“叫你不要喝你偏 要喝,这水太脏了。”我报以苦笑。 朋友继续说:“你们诗人都是疯子,不过,也像圣徒。恒 河的水污染那么严重,圣徒们也是长途跋涉,非得跑到那里去 喝一口。” 我得承认,朋友这么说,并不是讥笑我,他只是不理解。 我的行囊中,带有青岛啤酒和可口可乐,为什么,我非得饮这 浑黄的汨罗? 这小小的隔阂,让我想起禅家的一段公案。一次,著名禅 师药山椎俨看到一个和尚,问:“你从哪里来?”和尚答:“我 从湖南来。”药山又问:“湖水是不是在泛滥?”答:“湖水 还没有泛滥。”药山接着说:“奇怪,下那么多雨,湖水为什 么没有泛滥?”和尚对此没有满意的回答。因而药山的弟子云 岩说:“是在泛滥。”同时,药山另一个弟子东山大叫道:“何 劫中不曾泛滥!”细细品味这句话,不得不佩服禅家独特的思 维品质。何水不脏?我想对朋友当头棒喝的这四个字,本源于 何劫中不曾泛滥的追问。 不过,那四个字我终究没有问出口。然而由禅家推及诗家, 我想得更多了。 汛期湖水泛滥,每个人都看得到。可是,干旱季节的湖水 泛滥,又有几个人能感觉到呢?屈原淹死在汨罗江,这是大家 都知道的。但汨罗不只是湘北的这一条,也不尽然是由波涛组 成,知道这一点的,恐怕更是微乎其微了。 何劫中不曾泛滥!还可以推补一句,何处没有汨罗江? 嵇康的汨罗江,是一曲裂人心魄的《广陵散》;李白的汨罗 江,是一片明月;苏东坡的汨罗江,是一条走不到尽头的贬谪 之路;秋瑾的汨罗江,是一把砍头的大刀;闻一多的汨罗江, 是一颗穿胸的子弹……到这里,我禁不住问自己: 你的汨罗江会是什么呢? 据考证,屈原本姓熊,是我的同宗。从知道他的那一天起, 他就是我写诗做人的坐标。每当灾难来临,我就想到那形形色 色的汨罗江。好多次,当我的愤怒无法宣泄,我就想跑到这里 来,跳进去,让汨罗再汨罗一回。今天,我真的站到了这汨罗 江的岸边,饮了一口浑黄后,我的愤怒被淹灭了,浮起的是从 来也没有经历过的惆怅。 江面上,二三渔舟以一种“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悠然,从 我眼前飘过。不知道屈原为何许人也的渔翁,一网撒去,捞回 来的是最为奢侈的五月的阳光。偶尔有几条鱼苗,看上去像二 月的柳叶,也被渔翁扔进了鱼篓。那也是他的收获啊!醉翁之 意不在酒,而渔翁之意,却是肯定在于鱼的。 中国的渔翁形象,从劝屈原“何不随其流而逐其波”的那 一位,到“惯看秋月春风”的那一位,都是明哲保身的遁世者, 权力更迭,人间兴废,与他们毫不相干。船头上一坐,就着明 月,两三条小鱼,一壶酒,他们活得好逍遥啊!你看这条因屈 原而名垂千古的汨罗江上,屈原早就不见了,而渔翁仍在。 这就是我的惆怅所在。一位清代的湖南诗人写过这么一首 诗: 萧瑟寒塘垂竹枝,长桥屈曲带涟漪。 持竿不是因鲂鲤,要斫青光写楚辞。 看来,这位诗人的心态和我差不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5届高考英语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4.3《Tomorrow’s《World》(牛津译林版)含解析.doc
- 2015届高考英语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5.1《Getting《along《with《others》(牛津译林版)含解析.doc
- 2015届高考英语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5.2《The《environment》(牛津译林版)含解析.doc
- 2015届高考英语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5.3《Science《and《nature》(牛津译林版)含解析.doc
- 2015届高考英语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6.1《Laughter《is《good《for《you》(牛津译林版)含解析.doc
- 2015届高考英语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6.2《What《is《happiness《to《you》(牛津译林版)含解析.doc
- 2015届高考英语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6.3《Understanding《each《other》(牛津译林版)含解析.doc
- 2015届高考英语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6.4《Helping《people《around《the《world》(牛津译林版)含解析.doc
- 2015届高考英语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7.1《Living《with《technology》(牛津译林版)含解析.doc
- 2015届高考英语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7.2《Fit《for《life》(牛津译林版)含解析.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