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信息技术下的物理演示实验教学.docVIP

例谈信息技术下的物理演示实验教学.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例谈信息技术下的物理演示实验教学 聂月明 重庆市开县临江中学 405408 【摘要】高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演示实验教学是常用的教学手段。然而很多学校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教师们纷纷通过信息技术来呈现或模拟物理实验,以便突破教学重难点。本文结合教学经验,从实拍物理情境、情境中操作与解说同步,借或创情境等方面图文并茂地阐述了信息技术下的物理演示实验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 物理演示实验 情境 【正文】 自2010年秋起,普通高中新课改在全国全面实施,这次课改亮点之一就是要强调学生是主体、知识是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的,就是要把传统的直接灌输变成教师指导下学生知识的生成。就高中物理而言,其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因此,很多教师往往通过演示实验教学来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演示实验中生成概念,把握规律。然而很多学校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器材的缺乏,以及实验效果欠佳等因素影响,教师们纷纷通过信息技术来呈现或模拟物理实验,以便突破教学重难点。本人执教以来一直尝试着利用信息技术来教学,教学效果比较好。下面是本人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的一些案例与体会。 一、境中悟物 在物理教学中,很多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是离不开演示实验。但是,开展演示实验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时是因实验器材的缺乏或因学校班级多而器材不够而无法实验;有时是因实验器材有、但是误差太大,效果太不明显而不得不舍去实验。如在讲解《超重与失重》这一节中,超重与失重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如测体重、乘电梯时均发生了超重与失重。在演示超重与失重现象时,如果把测重计搬到教室里,由于学生人数多,中后排学生往往观察不到现象,加之当身体在测重计上上升或下蹲时示数变化太快,不便于观察。因此这种演示实验效果不佳。然而,这节课的重点并不只是了解超重与失重现象,而是要在了解超重与失重的基础上从加速度的角度,从力的角度去理解超重与失重。基于这样的教学目标,笔者拍摄了放在天平称上的重物乘电梯的情境(见左图)。在视频中能清晰地看到电梯启动时示数明显增大,当电梯制动时示数明显减小。通过这个视频,不仅让同学们熟悉了什么是超重与失重,而且还可以抓住电梯启动与制动期间示数变化特点来分析物体的加速度,受力情况,进而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学生们在观看思考中生成了概念,把握了超重与失重的本质特征。 二、操作与解说同步 上边视频就象放大镜一样,把现象清晰的呈现在每位学生面前。然而,有些演示实验不只是呈现,还需要操作与解说,即在视频里结合物理情境进行操作与解说进而获得某些结论。如在讲线速度中,对于异轴传动中边缘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这一结论很多同学难以理解。为此,本人利用实验器材——齿间距相等的大小齿轮组(见下图),当摇动大齿轮的手柄时,小齿轮便在大齿轮齿轮带动下做圆周运动。如果这一齿轮组放在教室里演示,就会如同很多实验器材一样,中后排学生往往观察不到现象。当然这一实验还需要边解说边操作来论证两者的线速度相等。为此,笔者选取两轮的边缘某共点为起点并做好记号,摇动大齿轮手柄,当小齿轮边缘记号处转一周时(刚好转过13个齿间距),再数大齿轮边缘记号处的齿间距也恰好走过13个齿间距。即在相同时间内,两轮的边缘共点运行的弧长相等,因此异轴传动的边缘点线速度大小相等。这一过程需要依托大小齿轮组,而且要在其上推理运算。因此,需要通过拍摄解说与操作同步视频。即要把怎样论证得出线速度大小相等的过程全程拍摄下来。 三、借或创设情境 当然,有时由于实验器材的缺乏或现有实验器材演示效果不佳,在网上寻找相关视频也是一条很好的渠道。目前,各个版本教材都有相关教学视频,这些视频往往在实验设备,实验设计,拍摄水平等方面优于个人拍摄的视频。如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一章中,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独立性”和“等时性”关系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有些教师通过课件同时显示出小船渡河时的合运动和两个分运动,而事实上合运动和分运动对于同一参考系的观察者而言是无法同时看到的。因此,此课件说服力不强,脱离生活实际。为此,笔者在网上寻找到人教版提供的红色蜡块在注水玻璃管中运动视频(见下图)。当玻璃管不动时,红色蜡块是匀速上升的,当玻璃管水平向右移动时,蜡块与玻璃管一起向右移动。红色蜡块既要上升,又要向右平移。因此,红色蜡块肯定向右上方运动。这只是逻辑推理,当我们观察视频时,果然看到红色蜡块向右上方运动。而且还能看到,当分运动红色蜡块上升到玻璃管最上端时,分运动停止了,合运动也立即停止。即两者等时。同时蜡块的上升运动无法影响玻璃管的移动速度,即各分运动是独立的。这样,通过实实在在的物理情境,通过有效推理论证,就能使学生对分运动与合运动的运动特点刻印在脑海,还能随时提取出来类比,建立了一个活生生的实例,为下边解答小船渡河问题打下牢固的基础。 在有些物理

文档评论(0)

天马行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