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城市规划原理129725.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市规划原理 一、田园城市理论 1.田园城市的概念 英国城市规划师霍华德(E.Howard)于1898年针对英国快速城市化所出现的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以及农民大量涌入大城市的城市病所设计的以宽阔的农田林地环抱美丽的人居环境,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的生态城市模式。 2. 田园城市的设想 霍华德认为,城市环境的恶化是由城市膨胀引起的,城市无限扩展和土地投入是引起城市灾难的根源。他建议限制城市的自发膨胀,并使城市土地属于城市的统一机 构,城市人口过于集中 是由于城市具有吸引人口聚集的“磁性”,如果能控制和有意识地移植城市的“磁性”,城市便不会盲目膨胀。他提出关于三种“磁力”的图解,图中列出了城市和农村生活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并论证了一种“城市——乡村”结合的形式,即田园城市,它兼有城、乡的有利条件而没有两者的不利条件。 因此霍华德设想的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城市四周为农业用地所围绕﹔城市居民经常就近得到新鲜农产品的供应﹔农产品有最近的市场﹐但市场不只限於当地。田园城市的居民生活于此﹐工作于此所有的土地归全体居民集体所有﹐使用土地必须缴付租金。 4.田园城市的建立 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的设想后,又为实现他的设想作了细致的考虑。对资金来源、土地规划、城市收支、经营管理等问题都提出具体的建议。他认为工业和商业不能由公营垄断,要给私营企业以发展的条件。霍华德于1899年组织田园城市协会,宣传他的主张。1903年组织“田园城市有限公司”,筹措资金,在距伦敦56公里的地方购置土地,建立了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沃思(Letchworth)。1920年又在距伦敦西北约36公里的韦林(Welwyn)开始建设第二座田园城市——韦尔温。 其核心理念在于人与自然、城市和乡村结合起来考虑、走和谐发展的道路。 二、卫星城市理论 1.卫星城市的提出和定义 1924年,由阿姆斯特丹在国际会议上提出:卫星城市是指大城市管辖区范围内与中心城市有一定距离,在生产、生活等方面,既有一定联系,又按规划建成自成体系的工业企业、住宅区和成套的生活服务设施,具有相对独立和一定规模的城市。 2.卫星城市的来源  卫星城市来源于19世纪产生的花园城市理论和有机疏散概念。 3.卫星城市的发展及趋势  卫星城市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中心城市的发展,衡量卫星城的标准也在发生变化。确认是否能够成为卫星城市的关键是这些新兴城镇同 特大城市中心城区联系的密切程度,与该城镇的人口规模以及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距离无关。在城市建设中,卫星城市常常作为母城发展规划的一部分,职能主要是承担母城的部分功能,限制母城的过分扩张。 这些城市没有独立的发展规划,形式主要集中在“卧城”、“辅城”上,是消极的、初级的卫星城市。这些都体现不了卫星城市。   卫星城市的未来发展趋势是:卫星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与中心城市的距离也越来越远,独立性也日益加强。 4.卫星城市的实践 (1)卧城(dormitory town) -1912——1920,巴黎规划在周边16公里建设28座居住城市(还生活服务设施)。 (2)半独立的卫星城(quasi-sovereign salellite city) -1918年,沙里宁按照有机疏散理论制定大赫尔辛基规划,主张在卫星城镇中设置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 (3)完全独立的(complete independence)卫星城 -1944年,艾伯克隆比主持完成大伦敦的 三、有机疏散理论 1.有机疏散理论 沙里宁认为卫星城确实是治理大城市问题的一种方法,但并不一定需要另建新城,可通过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的重构、进行有机的疏散来实现这样的目的。 为缓解由于城市过分集中所产生的弊病而提出的关于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结构的理论。 2.有机疏散的基本原则 有机疏散有两个基本原则 :把个人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即沙里宁称为“日常活动”的区域,作集中的布置;不经常的“偶然活动”的场所,不必拘泥于一定的位置,则作分散的布置。日常活动尽可能集中在一定的范围内,使活动需要的交通量减到最低程度,并且不必都使用机械化交通工具。往返于偶然活动的场所,虽路程较长亦属无妨,因为在日常活动范围外缘绿地中设有通畅的交通干道,可以使用较高的车速迅速往返。 3.有机疏散的历史 沙里宁在他1934年写的《城市,它的生长、衰退和将来》一书中对有机疏散论作了系统的阐述。他认为今天趋向衰败的城市,需要有一个以合理的城市规划原则为基础的革命性的演变,使城市有良好的结构,以利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