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城市规划原理176728.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市规划原理 第11章 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应性评价 主要内容提要 第一节:城市用地概述 第二节: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第三节:城市用地的分类与用地构成 第1节 城市用地概述 1、城市用地的概念 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空间。 通常所说的城市用地,既是指已经建设利用的土地,也包括已列入城市规划区域范围内尚待开发建设的土地泛称。 2、城市用地的属性 2.1自然属性 2.2社会属性 3、城市用地的价值 3.1使用价值 3.2交换价值 4、城市用地的区划 定义: 根据不同目的和使用方式,将城市用地划分成不同的范围或区块,以表达一定用途、权属、性质、或量值。根据不同目的和使用方式,将城市用地划分成不同的范围或区块,以表达一定用途、权属、性质、或量值等。 分类 5、城市用地的归属与管理 5.1城市用地的归属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农民集体所有制,除农民集体所有外,属于全民所 有制国家所有的土地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 城市市区的土地属国家所有。 5.2城市用地的管理 为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国家实行严格的土地用途管理机制。国务院土地管理部门统一负责全国土地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并相应设置县级以上的土地管理机构,行使管理职能在城市建设用地管理方面,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相衔接,通过城市规划管理、城市土地管理相协调的过程,以合理而有效的利用城市土地,推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第2节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1、城市与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作为一个基本的条件,深深地影响着城市的生成与发展。 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交互作用,形成特有的城市环境形态。 2、自然环境条件分析 组成自然环境的要素:地质、水文、气候、地形、植被、地上地下的自然资源等; 应注意考虑的情况: ①由于地域差异,各要素的影响程度和作用大小不同; ②有些自然要素的影响,须要超越所在的局部地域,从更大的区域来评价其利弊; ③各种自然环境要素之间,有的有着相互制约或抵消的关系,有的则相互配合加剧了某种作用。 2.1地质条件 地质条件的分析主要着重在与城市用地选择和工程建设有关的工程地质方面的分析 2.1 .1建筑地基 自然地基是由土与石构成的。由于地层的地质构造和土层的自然堆积情况不一,其组成物质也各有不同,因而对建筑物的承载力也就不一样。如图 自然地基类别与建筑物承载力 2.1.2滑坡与崩塌 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称为滑坡。 峭斜坡上的岩土体突然崩落、滚动,堆积在山坡下的地质现象称为崩塌。 在选择建设用地时应避免不稳定的坡面。在规划用地时,应确定滑坡地带与稳定用地边界的距离。在必须选用有滑坡可能的用地时,应采用具体工程措施。如减少地下水或地表水的影响;避免切坡和保护坡脚等。 2.1.3冲沟 冲沟由间断流水在地表冲刷形成的沟槽。适宜的岩层、土层、地形以及气候条件是形成冲沟的主要条件。冲沟切割用地,使之支离破碎,对土地使用造成不利。 2.1.4地震 地震是一种自然地质现象,它对城市用地选择、规划布局、具体的建筑布置,以及各项工程的抗震设防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 造成破坏的大多是构造地震,即由于地质构造运动所引起的地震。 城市规划中的防震措施应考虑以下方面 (1)确定建设地区的地震烈度,以便制定各项建设工程的设防标准。 地震烈度分基本烈度和设计烈度。 基本烈度:一百年内在该地区可能遭遇的地震最大烈度,是设防的依据。 设计烈度:在地区宏观基本烈度基础上,考虑地区内地质构造特点,地形、水文、土壤条件等不一致性所出现小区域地震烈度的增减,据此制定更为切实而经济的小区域烈度标准。 (2)避免在强震区建设城市。 (3)在城市规划时,应按照用地的设计烈度及地质、地形情况,安排相宜的城市设施。 在规划布置中为减少次生灾害的损失。建筑不宜连绵成片,应留以适当的防火间隔,同时对易于产生次生灾害的城市设施,要先期措置合适的位置;大型水库不易建在强震区的上游,以免震时洪水下泄,危及城市。如果必须建造,则应考虑提高坝体的设防标准,或采取可靠的泄洪、导流措施。 2.2水文条件 2.2.1水文条件 江河湖泊水体,不但可作为城市水源,同时还在水运交通,改善气候,稀释污水,排除雨水以及美化环境等方面发挥作用。 为防治洪水,在城市用地选择时要按照洪水频率,利用高亢地形,同时避开洼地、滞洪区等部位。城市防洪标准要区别不同城市设施的重要性,采用不同的设计标准频率。 2.2.2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