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中国台湾与内地部分地区缠足弓鞋造型、色彩与绣花纹饰之研究--以柯氏典藏品为例论文.pdfVIP

清末民初中国台湾与内地部分地区缠足弓鞋造型、色彩与绣花纹饰之研究--以柯氏典藏品为例论文.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末民初中国台湾与内地部分地区 缠足弓鞋造型、色彩与绣花纹饰之研究 ——以柯氏典藏品为例 胡泽民 罗莉华8 一、刖 置 民 族 服 缠足风俗在中国随着历代的衍变,已风行将近一千年,始自五代延至 饰 研 清末,其问曾有无数的中国妇女,皆以拥有一双“三寸金莲”为荣,这 究 种风俗习’性不但流传年代久远,且分布地域也愈形广大,除扩及整个中国 内地外,于清末时期,台湾皆普遍盛行缠足之风。而缠足风俗长年以来对 中国人生活文化的影响却是相当深远,为此缠足习俗风尚所遗留下的相关 饰物,确实很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探讨。本研究即以织品服饰为主题,以 柯基生先生典藏品为例,深入探讨清末民初时期中国台湾与内地部分地区 缠足弓鞋造型、色彩与绣花纹饰之特色。本研究之所以择定时段在清末民 初,系在于充分利用这段时期内,其典藏有关传世缠足弓鞋之实物资料, 可谓量多质佳,自是作为本研究的适合主题。 本文研究过程经由系统化的详细整理、分析、比较与记录。将各种缠 足弓鞋于鞋型、色彩及绣花纹饰上进行全面性深入探讨,相互比较彼此异 同与特征。由于大陆幅员辽阔,有关缠足弓鞋等相关文物繁衍复杂,几经 深思熟虑后,仅先撷取台湾、与其关系密切的福建、沿海的山东及内陆的 山西四个地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共计筛选其中具代表性的110双精致弓 鞋,除将每一双弓鞋资料详明记载外,并依图像为序逐项分析探究,借以 。胡泽民:台湾辅仁大学织品服装学乐系主任、教授 罗莉华:台湾辅仁大学织品服装学系研究生, 331 发掘传统妇女的精巧创意与智慧,这也正是弥补长期以来针对缠足弓鞋一 直令人忌讳而乏人问津的遗缺,借此希望引起更多的关切与重视,共同为 缠足文化留下更完整的珍贵遗产,进而开创出更丰富的创新文化产业;同 时也启开了长期以来对中国古代传统妇女生活中所隐藏的情迷,以为后代 教育之省思与认知。 二、缠足的始末与历代演变 民 族 服 1.内地地区 饰 与 缠足风俗起于何时,历史上并没有很明确的记载,最早对缠足起源作 文 1匕 考证的,应属宋代张邦基,张氏认为缠足最早出现于南唐后主李煜在位时 遗 产 “张邦基 期(969年一975年),陶宗仪撰的《南村辍耕录》中提到: 研 究 《墨庄漫录》云:妇人之缠足,始于近世,前世书传皆无所自。……惟 《道山新闻》云:李后主宫嫔官娘纤丽善舞,后主作金莲,高六尺,饰以 宝物、细带、璎珞,中作品色瑞莲,令官娘以帛绕脚,令纤小屈上作新月 状,素袜舞云中,回旋有凌云之态”。唐镐诗曰:“莲中花更好,云里月 长新,因官娘作也,由是人皆效之,以纤弓为妙,以此知扎脚自五代以来 方为之。”世人大多以窗娘为缠足之始。 北宋时缠足风俗尚未普遍,南宋时已有出土文物证明女子缠足,元代 风气盛于宋代,进入明代,缠足则更成为女子身份的象征,明开国元勋朱 元璋更将其对抗的张士诚旧部编成丐户,贬至浙东并下令浙东丐户“男

文档评论(0)

bb2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