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达版金融学 全套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00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篇 范 畴 第一篇 目录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二章 信用 第三章 金融 第四章 利息和利率 第五章 外汇与汇率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章 目录 第一节 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 第二节 货币的起源 第三节 形形色色的货币 第四节 货币的职能 第五节 货币的界说 第六节 货币制度 第七节 国际货币体系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节 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 第一章第一节 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 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 1. 钱、货币、通货、现金是一回事吗?银行卡是货币吗? Money 与 Currency的异同—— 2. 现代市场经济中,极难找出与货币没有任何联系的事物和地方。 第一章第一节 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 货币流通 1. 个人有货币收支,经营单位有货币收支,财政、机关、团体有货币收支,金融机构有货币收支,有对内的货币收支,有对外的货币收支。这些货币收支构成整个国民经济中所有的现实的货币收支。 2.这些收支紧密连结在一起,此收彼支,此支彼收,由此及彼,连绵不断。 3. 这个连绵不断、割裂不开的货币流,称之为货币流通。 第一章第一节 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 货币在对外交往中——外汇 1. 一切外国的货币都是“外汇” (foreign exchange, exchange) 。 2. 对于外国人来说,人民币RMB 是他们国家的“外汇”。 第一章第一节 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 货币的权势 1. 为什么“钱能通神”? 只要货币存在,货币的权势就是客观必然! 2. 道德的、法律的约束,会把货币的权势约束在社会可以接受的限度之内。 但约束并不可能使之消除;必然存在的只能是约束与反约束的持续较量。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二节 货币的起源 第一章第二节 货币的起源 古往今来对货币起源的论证 1. 主流观点:肯定物品交易的发展,导致货币的出现。 也多有人强调,货币是由睿智的统治者制定的。但这样的论点也并不否定交换发展的背景。 2. 物物交易为什么必然演进到通过货币的交易? 对此,有种种论证: 第一章第二节 货币的起源 古往今来对货币起源的论证 3. 在西方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马克思从商品和商品交换着手,对货币问题作了系统的理论阐明。 基础理论:劳动价值学说; 具体推导:价值形式的发展必然导致货币的产生 。 第一章第二节 货币的起源 古往今来对货币起源的论证 4. 现代西方经济学中,从交易社会成本角度的论证:出发点不是物物交易的困难,而是交易成本高的必然趋向交易成本低的规律。 物物交易与通过货币交易分别需要的交易网点数量(设 n 指商品数量): 第一章第二节 货币的起源 只要是市场经济,就不可能离开货币 1.一切企图取消货币的行为,都在碰得头破血流之后而被迫放弃。 2. 20世纪,以扬弃商品、市场为目标的计划经济,实际上也把取消货币的任务推至“遥远”的将来! 第一章第二节 货币的起源 货币范畴是不是永恒的存在? 有生就有死。 货币有“生”——它并非古已有之;那是否就可认定:它必将有“死”——消亡? 这个问题涉及基本的货币理论,可以思考,但无需急于予以回答——这需要足够的理论准备。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三节 形形色色的货币 第一章第三节 形形色色的货币 历史上的货币形态 1. 种种实物货币——货币最古老的形态: 中国最早的货币是“贝”。古书有“夏后以玄贝”的说法,考古屡有证实。 世界其他地区也多有使用 贝的。荷马史诗中,经常用牛 标示物品的价值;马可波罗游 记中记载:中国吐蕃地区用盐 块作货币。 第一章第三节 形形色色的货币 历史上的货币形态 2. 金属货币,其中,金属铸币流通了几千年,直到上世纪中,在世界上才基本成为货币的历史形态。 (中国的刀布、五铢、开元通宝) 第一章第三节 形形色色的货币 历史上的货币形态 (中国的银元) 第一章第三节 形形色色的货币 历史上的货币形态 ⑴金属作为币材的优点:一是价值比较高;二是易于分割;三是易于保存;四是便于携带。 中国的晋唐两代,帛曾充当主要币材,与铜币并行流通——具体条件下,不理想的材料也可充当币材。 ⑵铸币的界定:铸币是由国家的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块。所谓国家的印记,包括

文档评论(0)

别样风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