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脊髓分析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脊髓 Spinal cord 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第一部分 脊髓起源于胚胎时期神经管的尾部,与脑相比是分化较低、功能较低级的部分,仍保留着明显的阶段性。 脊髓与31对脊神经相连,后者分布于躯干和四肢。脊髓与脑的各部之间有着广泛的联系,来自躯干、四肢的各种刺激通过脊髓传导到脑才能产生感觉,脑也要通过脊髓完成其功能。 正常生理状态下,脊髓的许多活动是在脑的调控下完成,但脊髓本身也能完成许多反射活动。 第二部分 脊髓各论 位置和外形 脊髓的内部结构 脊髓反射和损伤表现 一、位置和外形 位置:脊髓位于椎管内。 起止:上端平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下端在成人平第1腰椎体下缘(新生儿可达第3腰椎下缘平面)。 长度:全长约42~45cm,宽处横径1~1.2cm。 形态:脊髓呈前、后稍扁的圆柱,全长粗细不等,有两个梭形的膨大,即颈膨大(C4-T1)和腰骶膨大(L2-S3)。脊髓末端变细,称为脊髓圆锥,自此向下延伸为终丝。 脊髓的表面结构 脊髓表面可见6条纵行浅沟,分别为: 前正中裂,是脊髓前面正中较明显的沟。 后正中沟,是脊髓后面正中较浅的沟。 后正中隔,是后正中沟向脊髓内部深入一薄层神经胶质形成,深达中央管。 前外侧沟和后外侧沟,各为一队,分别有脊神经前、后根的根丝附着。 后中间沟,位于颈髓和胸髓上部,后正中沟和后外侧沟之间,是薄束和楔束之间的分界标志。 脊髓的节段 脊髓可分为31个阶段: 8个颈节(C)、12个胸节(T)、 5个腰节(L)、 5个骶节(S)、 1个尾节(Co)。 在脊髓相连的脊神经前、后根汇合形成脊神经,经相应的椎间孔离开椎管。因为脊髓比脊柱短,腰、骶、尾部的脊神经前后根要在椎管的硬膜囊内下行一段距离,才能到达各自相应的椎间孔,这些在脊髓末端平面以下下行的脊神经根称马尾。 临床上常选择第3、4或第4、5腰椎棘突之间进针行蛛网膜下隙穿刺或麻醉术,以避免损伤脊髓。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一)脊髓的内部重要结构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灰质 (三)脊髓的内部结构-白质 (一)脊髓的内部重要结构 脊髓由灰质和白质两大部分组成。 在脊髓的横切面上,可见中央有一细小的中央管,围绕中央管是“H”型的灰质,灰质外周是白质。 每侧的灰质,前部扩大为前角(或前柱);后部狭细为后角(或后柱);在胸髓和上部腰髓,有侧角(或侧柱)。 前、后角之间的区域为中间带;中央管前、后的灰质分别称为灰质前联合和灰质后联合,连接两侧灰质。因灰质前、后连合位于中央管周围,中央灰质。 白质借脊髓的纵沟分为3个索:前正中裂与前外侧沟之间为前索;前后外侧沟之间为外侧索;后外侧沟与后正中沟之间为后索。 在灰质前连合的前方有纤维横越,称白质前联合。 在后角基部外侧与白质之间,灰、白质混合交织,称网状结构,在颈部较明显。 中央管纵贯脊髓,管内含脑脊液,此管上通第4脑室,向下在脊髓圆锥内扩大为一梭形的终室,长约8~10cm。40岁以上的人中央管常闭塞。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灰质 脊髓灰质是神经元胞体和树突、神经胶质和血管等的复合体。其内有各种不同大小、形态和功能的神经元,其中大多数神经元的胞体往往聚集成层或成群,称为神经核或板层。 在纵切面上,灰质纵贯成柱;在横切面上,这些柱呈突起状称为角。 脊髓灰质的Rexed分层 Ⅰ         后角边缘核 Ⅱ          胶状质 Ⅲ、Ⅳ       后角固有核 Ⅴ        后角颈、网状核  Ⅵ         后角基底部 Ⅶ    中间带背核、中间内侧核、中间外侧          核、骶副交感核 Ⅷ  前角底部,在颈、腰膨大处只占前角内侧部 Ⅸ      前角内侧核、前角外侧核 Ⅹ          中央灰质 (三)脊髓的内部结构-白质 脊髓白质主要由许多纤维束组成。纤维束一般是按它的起止命名。 纤维束可分为长的上行纤维束(将不同的感觉信息上传到脑)、下行纤维束(从脑的不同部位将神经冲动下传脊髓)和短的固有束(起止均在脊髓,,紧靠脊髓灰质分布,参与完成脊髓节段内和节段间反射活动)。 由躯干和四肢传入的冲动都经脊神经后根传入脊髓,后根进入脊髓时分内外侧两部分。 内侧部纤维粗,沿后角内侧部进入后索,它们的升支组成薄束、楔束,降支进入脊髓灰质参与牵张反射(主要传导痛、温度觉和内脏感觉信息)。 外侧部主要由细的无髓和有髓纤维组成,这些纤维进入脊髓上升或者下降1~2节,在胶状质背外侧聚成背外侧束,从此束发出侧支或终支进入后角(主要传导本体感觉和精细感觉)。 白质的传导束 上行传导束(感觉传导束) 下行传导束(运动传导束) 1.上行传导束(感觉传导束) 薄束与楔束 脊髓小脑束 脊髓小脑后束 脊髓小脑前束 脊髓丘脑束 A.薄束与楔束 薄束成自同侧T5以下的脊神经节细胞的中枢突。楔束成自同侧T4以上的脊神经节细胞的中枢突。

文档评论(0)

xiexie20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